APP下载

构建中医内科肿瘤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体系

2018-02-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内科

张 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1],2015年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硕士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毕业时“四证合一”,即硕士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证。2018年第一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中医内科肿瘤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考核相关工作者,提出中医内科肿瘤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体系,努力培育新形势下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技能娴熟,既满足社会需求也符合临床专科要求的中医内科肿瘤方向硕士毕业生。

1 存在问题

1.1专科临床时间有限 现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学习2个月;中医内科必转科室:急诊科2个月,心病科2个月,肝胆脾胃科2个月,呼吸科1个月,脑病科1个月;中医外科: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科共2个月,周围血管科2个月,妇科1个月,儿科1个月,针灸推拿康复2个月,骨伤2个月,五官科1个月;辅助科室1个月;自选科室2个月。另外研究生需在本专业及相关科室轮转9个月,该期间研究生需实施并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完成最后答辩,并面临找工作或考博,所以研究生在科室的实际时间仅3~5个月。故最终经过轮转的研究生形成了临床知识面广,但专业性薄的特点。

虽然转科期间,研究生可门诊跟师,但门诊具有诊疗不系统、随访不方便、疗效难判定的特点,研究生不能系统掌握各种肿瘤的中西医诊断、治疗及预后。并且门诊跟师也影响研究生在其它科室轮转工作。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肿瘤专业知识系统传授,并使研究生胜任未来临床管理工作,需临床教育者仔细规划。

1.2肿瘤专科难度高 学生基础知识差 肿瘤专业具有本科教学相关课程少、学习内容难、覆盖病种多、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法多、临床操作多、指南更新快等特点,是一门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独立学科。

本科阶段中医内科仅仅学习噎膈、积聚、癌病3个病种,西医内科涉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淋巴瘤的基本临床表现及治疗,专业性不强,且大部分不属于教学大纲,所以新入研究生走进肿瘤内科时常感迷茫和不知所措。肿瘤疾病种类较多,发病部位覆盖全身各个系统和部位,中医病机错综复杂,常虚实寒热夹杂,各种病理产物并存,临床症状多样,本科阶段所学方剂学有限,需重新学习古籍、古方,并且常涉及一些其它临床科室不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研究生期间不仅要学习常用中医内治法,还需学习各种中医外治法。

中医肿瘤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工作,不仅要学习中医,还必须学习西医。而相关西医知识不像其它学科容易自学,如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学,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以及介入术、射频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超声聚焦等微创技术,均需专业讲授。临床中,同一个癌种,不同病理治疗不同,不同部位治疗不同,不同基因突变治疗不同,不同分期治疗不同,不同的经济状况治疗不同等,这些问题常困扰临床中的研究生。肿瘤专业指南更新快,肿瘤专业学生需不断学习,“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故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1.3学生易受肿瘤患者消极情绪影响 肿瘤相对其它病种,预后较差,且肿瘤患者多伴随不同心理问题,如忧郁、悲观、恐惧、焦虑、急躁,甚至愤怒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是致病因素,也是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生初到临床,面对疾病,常感悲观失落,面对患者,常感不知所措。面对忧郁、悲观、恐惧的患者,我们如何开导,使其积极乐观;面对焦虑、急躁、愤怒的患者,我们如何安抚,使其平静心态。尤其面对晚期预后差的肿瘤患者,如何坦然面对。这都需要肿瘤研究生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2 构建中医内科肿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体系

2.1加强理论学习 充分利用研究生转科时间,每周科内准备专业小讲座,由临床带教老师授课,可包含以下内容:涉及中医内容包括有:中医经典与肿瘤治疗、常见肿瘤中医内治法、常见肿瘤中医外治法、中医肿瘤验案分享、名老中医跟师心得;涉及西医内容包含有:常见肿瘤影像学诊断、常见肿瘤西医治疗方法、各种肿瘤NCCN指南及专家共识、肿瘤病例分享、肿瘤常见并发症及急症处理、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肿瘤科常见操作技能培训。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向学生推荐著名的专业医学网站如:PubMed、ASCO、ES-MO、NCCN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新和发展动态。推荐简短的肿瘤学视频,如:网易公开课、TED演讲、ASCO年会视频,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肿瘤相关会议,并会后总结汇报,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及演讲能力。

2.2着重临床实践 鼓励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从事单独管床工作,从接诊开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各种检查单分析,影像学读片,到治疗方案制定,及具体用药。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及临床观摩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先行各种引流装置置换术,再行腹腔、胸腔穿刺置管术加腔内化疗灌注术,积极跟师熟悉各种穿刺诊断及微创手术,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处理。

要求所有研究生参加每周1次的MDT研讨会,即针对科内疑难病例进行的多学科讨论,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帮助研究生完成系统专业知识架构,建立中医肿瘤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思维模式。

要求研究生跟师值班,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处理常见并发症、副反应及急诊事件,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消除研究生面对急诊及突发事件恐惧心理,提高自信心。

2.3增强沟通 强化内心 肿瘤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除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外,还包括人文关怀、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肿瘤医生除具有其他专业医生所需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懂得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2]。中医研究生可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学,加强医患沟通,不仅可以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如将《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与佛家的“清心寡欲”相结合,引导患者静心、修身、养性,避免郁郁不得志而徒增烦恼。将道法自然与十二时辰养生法相结合,引导患者按时睡眠,避免失眠诱发焦虑,必要时辅助药物,因为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患者免疫力的修复。引导患者“知足常乐”“有舍有得”“否极泰来”等。根据患者知识水平,可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书籍,让患者在读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泰然接受病情,乐观面对,积极治疗。也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教授患者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帮助患者调心,调息,调身。在教育患者的同时,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提高研究生自身素养及沟通能力,避免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医疗纠纷。

2.4加强考核机制管理 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性的考评体系。《培养方案》[3]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按照规定参加培训基地组织的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毕业时要达到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方能申请专业学位论文的答辩。学校和轮转基地要建立专门的考核委员会,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力度,对其进行必要的阶段性考核、出科考核以及中期考核等,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位授予单位应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结果。

临床考核,应严格制定考核制度及考核细则,紧密落实临床能力训练,使其具有客观性、结构化的特点。采用临床操作评价、病案评价、SP、Mini-CEX和OSCE等考核方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4],加强考核力度。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能够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

加强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考核。科研论文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科研水平和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中医内科肿瘤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选题、开题、课题开展、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在选题时要紧扣临床应用,在开题报告工作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撰写开题报告掌握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研究标书的书写要领。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要求研究生撰写阶段小结,并定期向导师和科室汇报,导师要严格把关,并切实发挥指导作用。同时要求研究生要本着积极、科学、严谨、端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和总结科学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推广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中医内科肿瘤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临床思维、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教育,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内科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