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农村三教发展的措施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2018-02-11

乡村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

陈 冰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多,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增加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会极大地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动下,北部湾经济区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农村经济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经济区农民生产力水平,有利于加快推动经济区产业升级发展。

教育可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认为,促使发达国家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水平的提高。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能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获取效益的最佳投资[1]。

农村女性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益。而针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和培训是根本途径,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方面共同发力,做到三教统筹,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才能提高农村女性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

1 重点保障和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基础教育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经实行费用全免政策,农村孩子就学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扫除文盲。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8%,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0%。因此,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能够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据资料显示,女童受教育程度与其以后人生、家庭的发展,以及对当地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联系。女童受教育程度高,其成年后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择业和择偶的宽度、养育后代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都相对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女童要高。女童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有利于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在一些贫困村,女童极易辍学,她们或者因照顾弟弟妹妹或者因承担家务等无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北部湾经济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意识,也要加强校舍、师资、交通等基础条件的配套落实,保障女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减低女童辍学率。

2 积极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农村职业教育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直接与经济生产挂钩,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培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国策。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和大批熟练劳动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北部湾经济区的农村地区除了重点保障基础教育外,也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面向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优势凸显,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内糖业、木薯、桑蚕、中草药等农业产业在地域上和发展规模上都占有很大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北部湾经济区新升级的发展机遇,通过知识推广和教育培训,尽快提升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让他们具备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各种能力,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3]。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缺乏中、高层次专业人力资本的状况,要进一步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高校涉农专业招生规模,尤其是要对农村女性入学门槛给予一定的倾斜,设置助学金和奖学金,减免农村贫困女学生学费;为农村乐学上进的女青年、女技术员、女企业家、女干部开设提高班、骨干班,创新办学思维,在办学方法、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发展的需要,为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培养一批中高级人才,积累农村人力资本总量[4]。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农村女性的劳动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在择业和就业时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性和可能性。

3 坚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农村成人教育

舒尔茨说“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的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1]我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对于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依托经济区内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相关部门可开展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的成人教育培训工作。为了满足农村妇女学员在家门口接受成人教育的学习意愿,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送教下乡”活动,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专业证书教育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等模式,帮助农村妇女接受系统化的成人继续教育。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企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部分农业企业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人力资本“干中学”理论,农民在农业企业中工作可以学到专业技术,另外,经过企业培训又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人力资本的提升。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与企业联合办学,办培训班,一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二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水平。这种“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本开发专业模式”是农村专业人力资本开发的主要模式[3]。北部湾经济区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龙头农业企业,推动“干中学”,尤其要开发更多针对农村女性的学习项目。针对农村妇女开展成人教育培训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补充,通过一系列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帮助北部湾经济区的农村妇女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提高她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发展。

4 三教统筹,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4.1 “三教”师资的统筹

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边远贫困的地方有时候连基础教育的教师都无法长期留住,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的师资配备更是稀缺。只有打破“三教”之间的界线,才能使教育资源整合活泛起来,真正为农村所用。例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把“三教”师资统筹起来,调配基础教育的教师到成人学校或培训班去上基础文化课,职业院校的教师到基础教育学校上职业技能课[4]。

4.2 教育模式的统筹

北部湾经济区的农村“三教”应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农业产业特色,创新教育形式。农村基础教育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搞成“应试教育”,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初、高中毕业后不能或者不想继续升学的学生可以进入职业院校,系统学习职业技能。农村职业教育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制度,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或工学结。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与社会需求相挂钩,以就业为导向,灵活办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主。政府鼓励和吸收多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采取订单式、委培式办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4.3 政府部门的统筹

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部、农业部、中组部等部门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管理部门多势必会造成权责交叉不明确,如此便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利用率不高。随着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应把农村和城市放到一个圈子里统筹安排,学习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安排“三教”事宜,以此来防止顾此失彼、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为了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要改革和完善农村现行教育体制,建立适合农村现状和特色的教育体系。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进行统筹,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加快促进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