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铜仁市环保大数据的建设思路

2018-02-11李瑛贵州省铜仁市环保局信息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18年9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建设

文-李瑛 贵州省铜仁市环保局信息中心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应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因此,在环保领域引入大数据,建设铜仁市环保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环保”势在必行。

1 大数据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 大数据概念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纲要》认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处理的重要特征,其中种类多是指数据处理类型具有多样性,速度快是指大数据信息处理速度快,而价值高是指大数据能够合理运用大数据,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

1.2 国内外环保大数据发展状况

在欧美国家,信息化程度较高,环保大数据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已经将环境大数据服务应用于监测网络、数据共享及公共服务。

我国大数据技术率先应用在大气环境管理方面。大气环境数据易于采集和分析,我国的雾霾治理需求又极为迫切,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促进了我国在大气环境大数据领域的发展。

1.3 大数据在环保领域中的作用

1.3.1 综合决策

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利用大数据开展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分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重大政策制定、规划计划编制、重点工作会商和应急响应指挥等决策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辅助支撑,也是当地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

1.3.2 精准监管

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污染源企业的精准锁定。在污染源的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个节点所需要的每一类数据,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构建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1.3.3 公众服务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大数据计算采集来的信息数据,可以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环境数据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实现用数据服务。

2 当前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情况

2.1 环保大数据建设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为环境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机遇期。

二是补齐能力短板,提高监管效益。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越来越紧迫。

三是环保为民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对环境科普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大数据的应用可为不同层面的公众提供广泛的环境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能力。

2.2 环保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数据共享机制。我国的环境信息化建设经过“十五”、“十一五”,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建成了大量纵横相连的环保业务系统,但由于各系统间的业务数据标准格式、技术路线不统一,导致现实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割据,形成了“数据烟囱”和“数据孤岛”。数据难以共享一直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环保系统内部,在环保部门与外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也存在问题。通常与外部门的数据交换仅限于一次性,缺少长期共享、合作的机制。

二是数据公开范围较窄。环境信息资源的多头管理和发布使得数据缺少有序组织与有机融合,导致数据没有完全向公众开放,信息对外的公开范围较窄,公众获得的信息较为混乱。

三是应用创新不足。大数据就是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没有应用,数据永远只是数据而已。环保部下发的系统,各部门及直属单位自行建设的系统彼此独立,形成了资源分散的格局,从而造成深层次的数据应用不充分。创新性应用就更少,大数据的威力还远远未能发挥出来。

2.3 贵州省环保大数据运用现状

贵州环境信息化历经“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期,“十二五”数字环保、环保云发展期和当前“互联网+”“生态环保大数据”加速期,层层推进,形成三层四级骨干网络系统。2008~2012年是贵州环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建设阶段。作为省政府确定的“贵州省环境保护12件实事”之一,“贵州省数字环保”(一期)项目主要侧重于服务环境管理,建成环境数据中心系统、综合办公系统、环境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审批系统、GIS与自动监控平台。2014年,贵州在全同率先飘起“环保云”。该项目主要侧重于环境数据汇聚,产业化应用,现已完成环境自动监控云 、环境地理信息云、环境移动应用云 、环境公众应用云 、环境电子政务云五大“环保云” 应用平台的建设。

3 铜川市环保大数据建设的思考

3.1 树立全局性发展观

环保大数据的建设需要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需要切实打破数据割据,实现数据“在一起”,这是大数据建设的与基础。开放和共享首先应该具有开放和共享的心态和认识,现在的数据“割据”现状与各个部门及主要领导思想意识上的偏差是紧密相关的。思想决定行为,不从思想上破除部门利益的狭隘视野,树立全局性的生态环境发展观,就难以以“开放、共享”为精神推进环保大数据工作。

3.2 注重资源整合

以现有的环统网、环保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推动网络资源的整合。建立以纵向横向数据采集机制,纵向以环保系统内部整合为主,实现市、区县、工业园区试点内容数据采集,横向实现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污染源和互联网数据采集。利用网络抓取技术,主动采集社交媒体等相关的社会数据,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体系。

3.3 加强数据应用

应用是大数据的灵魂。大数据为个性化地满足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数据应用创新工作,在环境管理业务创新和社会应用创新两方面同时发力。

3.4 保障数据安全

大数据的应用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数据安全问题。需一步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安全防护设备的防护能力。始终紧绷信息安全无小事这根弦,用持续提高的信息安全体系防护水平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确保数据的安全。

4 结束语

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数据难以共享、业务协同水平低等困难。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需求,梳理大数据重点发展和应用领域。通过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提升环境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是环保大数据应用的核心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环境建设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环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