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8-02-10易伟东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林木森林资源

易伟东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整体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在国家全面发展的进程中,现代林业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当今时代,我国的林业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需将生态建设作为主体,提出新的林业发展战略。

1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发展新林业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价值极高,特别是林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极低。再加上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森林资源的使用率,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成为纸上谈兵,难以落实。为了使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势在必行。

1.2 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发展

诸多产业系统组建成了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林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生态环境保护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林木资源是现代林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结合林业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不同地区的林业采用分区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3 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森林资源有丰富的种类和诸多的功能,这便决定了林业同时具备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对生态效益的有效利用,只有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下,才能保证林业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上述所说的三大效益互相依存,所以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需重视森林生态建设,确保其发挥生态效益。

2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建设遇到的问题

2.1 公民缺乏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

我国的森林资源普遍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这里的经济条件较差,群众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欠缺。当地的村民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林业资源的大众利益;只注重短期效益,没有意识到长期效益。加之当地生态资源紧缺,难以保障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这也使得当地村民为保障生活而去砍伐林木,从而获取利润。这种现象不但会破坏森林资源,更严重的是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2.2 森林保护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森林的保护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存在较大难度。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监管与保护林木正常生长、验收林木采伐的尺寸、控制林木的加工与运输,并注意保护森林野生动物。

2.3 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就目前我国的林场分类经营管理模式而言,已将商品林的经营全部归类为商品经营,利益获得者亦是投资者。但实际上,在商品林的生产活动中林场资源被占用,获取这些资源需要相应的成本,但林场却未从中获得利润,林场经营成果的分配主要通过所有权完成,这种无成本使用资源的问题相当严重。公益林是林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林业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效益,针对该部分非商品类生产对象还需进行资源投入,并加以管理和经营,这种投入资源的经营方式不适应国有林场发展所需。

3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思

3.1 新林业发展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新林业发展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步于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开始重视与人健康相关的环境建设。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污染,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污染,而绿色植被具有隔离噪声、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转变了传统用纸张交流传递信息的方式,电脑、手机等媒体成为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也有助于降低森林砍伐率[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都进行了资源优化配置,对缺乏森林资源的国家来说有利于环境保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带动了我国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发展,现代林业企业在市场的引导下除了关注经济效益之外,还需注重环境保护,严格遏制乱砍滥伐等不良现象。

现代林业发展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重视利用网络媒介传递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纸张利用,进而减少林木砍伐利用;我国现代林业发展需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相适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木材购置,积极利用可代替木材的产品;现代林业发展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不可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总之,我国林业发展应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

3.2 新林业发展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单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需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3]。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不但需关注局部利益,更应从全局出发,将林业资源保护与国家安全挂钩,针对损坏国家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依法严厉惩处;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引导,注重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革新生产手段与方式,全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确保生产出市场需求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量;此外,还应做好公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人人具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创新生物科技,加强研究林业产品的替代品[4]。

同时,在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新林业建设,需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中融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以往林业发展的教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新型林业发展模式。

3.3 新林业发展应注重三大效益相统一

所谓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林业资源通常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城镇较远,而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的环保意识相比较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不加强管理林业资源,任意乱采滥伐,很可能会“山穷水尽”,资源枯竭[5]。一旦林业资源被用尽,山区或农村要想继续发展经济便失去了依靠,适得其反。同时,林业资源的开采不节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旦出现暴雨引发山洪,林木将失去涵养水源的功效,洪水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减产减收,人们的经济收入减少,衣食住行受限,这种情况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新林业的发展需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及健康方面的需求提供保障。

3.4 新林业发展应进行科教兴林

科教兴林指的是利用科技的优势,促进现代林业更快更好发展。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方式相对传统,仍为集约度较低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缺乏先进科技的利用[6]。而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先进科技的利用必不可少,而科技教育是科技运用的基础,因此科教兴林是新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5 新林业发展需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普遍分布在山区地带,往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再加上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速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基于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只注重眼前利益,乱砍滥伐,应考虑长远利益,缓解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利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为森林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面积广泛,保护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应重视森林保护工作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密切监测林木的生长情况,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7];加强对林木砍伐情况的监管,一旦发现不合法砍伐现象,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惩处。

4 结语

生态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新时期需要发展新林业,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民众整体环保意识,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林木森林资源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