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18-02-10曾展发刘加林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乡土小镇特色

曾展发 刘加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乡土资源是形成一个区域的基础,扮演着凝聚者的角色,是一个区域的灵魂。从乡土资源可以看到这个地区的发展方向,乡土文化约束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导作用。而特色小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从特色小镇的“小”可以得知,其是有别于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乡村连片发展的形式;从“特色”可以得知,其是在具有突出和典型的某种文化或经济生产活动的一定范围区域内。

1 特色小镇的形成背景

特色小镇最初是由乡或村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乡或村凝聚着一些吸引人的文化、建筑、食品等。这些资源也就形成了这个地方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使这个地方变得具有吸引力,吸引人们来此旅游或定居,人口的聚集进而促进了商品、建筑、文化和食品等的聚集,促进了特色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特色小镇。因为特色小镇是在乡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不具有工业经济发展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所以也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大。乡土资源的占据防止了特色小镇向城市方向发展,其是被人们所认同和保护的精神文化资源,是高楼大厦所不能取代的。比如,河北省晋州市许多村子都生长着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这些老槐树陪伴着村民走过了世世代代,村民都很爱护这些老槐树,甚至奉为“神树”,所以村民必将竭尽全力去保护这些老槐树,防止其被破坏或砍伐。老槐树是当地的乡土资源,成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也受到人们的观赏和保护,形成了“槐树文化”这一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村民的精神寄托,同时也代表着村民的信仰,凝聚了村民的心愿和意志。槐树文化引起了外村人的好奇和关注,并吸引着他们前来一探究竟,经过时间的积累,渐渐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随着人口的聚集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镇。因为往来人口的增多,该地区也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的饭店、旅馆、商场等城镇特有的商业现象。但是,这些现象的出现和维持不能脱离槐树这一乡土文化资源,所以乡土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起着根源凝聚的作用。

2 特色小镇的分布现状

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特色小镇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体制机制或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一些小镇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通过挖掘地方乡土文化资源来建设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同时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小镇是有特色的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建设特色小镇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乡土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

3.1 奠基和传播作用

特色小镇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乡村特有乡土文化资源的吸引,自然形成的特色小镇。乡土文化资源吸引着人和经济活动的聚集,促使这个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归根到底,特色小镇是乡村乡土文化聚集的产物,如民族文化、建筑风格、饮食文化和自然景观等,其中所具有的特色都是通过文化来探索和描述的。浙江省乌镇是有名的特色小镇,其特有的江南水乡景观促进了这一特色小镇的形成,其所特有的瓦砾建筑、小河小船、梅雨季节等资源的聚集构成了江南水乡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人们赋予这些景观诗情画意,增加其文化色彩,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体会,并不断发展传播,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这一小镇的形成。二是政府支持、人为打造建设的特色小镇。既然这片土地上具有某种乡土文化资源,又需要发展经济,而工业经济发展条件有限,乡土文化资源无疑成为打造特色小镇、发展当地经济的有利条件。乡土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利用文化对乡土资源加以加工和传播,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凝聚更多更深的乡土文化资源,从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从基层来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社会学里,常分出2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是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二是为了要完成一种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有机团结”,后者是“机械团结”;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1]。乡土性体现在乡土资源上,通过文化来描述、表达和传播,其是人口、经济活动、文化聚集的基础,并吸引和促使其成员不断发掘和探索。当乡土文化资源聚集、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地就形成了一个以乡土文化资源为中心的特色小镇。因为乡土文化资源的时效性、季节性、地域性及影响力度等条件的限制,使其只能在一定的消费范围内循环,所以才能使小镇得以发展和维持。同时,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会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和保护,防止其膨胀或蜕变,使其保持小镇的发展规模[2]。

3.2 凝聚作用

乡土资源即乡土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每一项资源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构成了乡土文化资源,并通过乡土文化资源来体现。乡土文化资源的自然性使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3],如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江南水乡等地因为地域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景观,建设了不同特色的小镇。乡土文化资源是不能轻易复制和模拟的,其也是特色的根源。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与生活在现代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总是移动的[4]。乡土文化资源凝聚着一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在地理位置、气候现象、地形地势甚至是花草树木上已经被固定。乡土文化资源凝聚着社会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或限制,使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促使了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和风俗礼仪。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地区,当地的居民过着游牧的生活,蒙古包成为当地的居住特色,原汁原味的奶茶、烤羊腿、奶干等成为当地的特色食品,赛马、射箭、摔跤、狩猎、哄歌和堪舞等成为当地的特色娱乐活动。同时,广阔无际的草原培养了游牧族人豁达、直爽的性格,这些也通过歌曲等艺术方式体现出来,成为当地的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经济、文化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使人类聚集于此,在此长期生活,并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前来观赏、体验。同时,游客的到来也带来了各地的特色,如特色小吃、特色生活习俗等特色文化,使各地区文化得到了聚集、交流、融合,从而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所谓特色小镇,顾名思义要具有一定的特色,而小镇是有别于城市的商业繁荣和区域面积的。特色小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或人为打造的,而村落具有传统和草根性文化。因为乡土资源的地域性、历史性、传统性等特点,更多的特色小镇是由特色村落发展而来。村落是中国基层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村落文化是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村落传统是与区域内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村民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在一定区域内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形态。草根传统是在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在乡村土壤中生根发芽,充满着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人们因为对乡土文化的好奇和对乡村生活的期望,通过模仿、搬移等方式打造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特色”可能是某一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特色,也可能是不同区域乡土文化的聚集,而这种聚集包括文化礼节、特色建筑、特色食品等。特色小镇不但可以跨区域而且可以跨时代,但受区域自然等条件的限制,人为打造的特色小镇是缺乏一定的乡土气息的,往往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和目的,如横店影视城聚集了秦、明、清等几个时期的建筑文化,是一个带有古代文化特色的区域,但同时也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影视旅游基地。

3.3 保护作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既起着基础构建、传播、凝聚和促进的作用,又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体现在吸引力上,促使人们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防止其过多地向商业城市方向发展,长期性保存乡土文化,以满足人们对乡土文化的好奇和对乡土生活的渴望。如今不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在国外各地都有特色小镇,这些小镇都是带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有的是原汁原味的,有的是人为模仿打造的,但都离不开乡土文化资源的存在。

乡土文化资源一方面促进了特色小镇的产生,另一方面也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对故乡的怀念或是对根的保护方式。即使在商业繁华的都市也会存在特色乡土文化建筑和街区,这些建筑和街区或是被原封保留下来的,或是被模仿建造而来的,或是被搬移聚集而来的,都是人们对根的保护、自然的向往、故乡的怀念和期望远离城市喧嚣的体现。乡土资源的形态和内涵都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当乡土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滋生了乡土文化,而乡土资源的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造就了乡土文化的特色。乡土资源本身的特点给小镇也带来了特色,特色小镇是乡土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乡村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城市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乡土文化是乡土资源的一种凝聚和自我保护,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人为保护。

猜你喜欢

乡土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乡土中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