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研究

2018-02-10金明雄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赤水市遵义市农村

金明雄

(遵义市委党校,贵州 遵义 563006)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我国发展现实要求,首次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7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研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1]。

2 遵义市乡村发展现状

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黔北粮仓”之称。遵义市十分重视农业工作,从2003年起,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方针要求,持续开展了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创建活动。2014年,遵义市启动了以改建黔北民居、配套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村新型社区为标志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活动,赤水市复兴镇西南端凯旋村以石斛、旅游、竹产业为主打产业,使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 845元增长至2017年的23 116元,全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旅一体化深度融合,2014年被评为遵义市小康创建示范村,2016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枫香镇依托苟坝会议会址,以“红色扬名,旅游致富”为出发点,充分用好地方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了更多幸福感。通过遵义市各地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目前已涌现了一批“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但是,遵义市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美,除了体现在收入上之外,仍然存在部分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目标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落实困难、宣传发动不到位、整镇推进所需资金缺口大以及致富路子狭窄、村民素质不高、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 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统筹部署城乡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村,政府着重拓宽已有的主导产业,提升质量及扩充容量。针对中等村,重点培育较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着力引导农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当前不发达的村,主要是开展劳务输出,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

3.1 为农民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遵照“改电、改水、改厕”的要求制定规划。按照规划整治村容村貌,完成道路硬化工程,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整改农电与通信,构建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二是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加固水库,提高蓄水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推进“融城”步伐。以重点地区建设为中心,完成公路提质改造及征地拆迁等,启动道路建设,资源共享,相互完善,共同推进。四是完善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及质量。五是从卫生及教育着手,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升农村参合率,避免发生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一些突出问题。六是加大农村社保。为遵义各低保人群发放救助资金和建设养老院[2]。

3.2 产业支撑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以各地特色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让城市及农村共同协调发展。枫香镇依托苟坝会议会址,以“红色扬名,旅游致富”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好旅游业,开展生态宜居黔北民居的乡村建设,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被习近平称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首先,结合乡情镇情实施康体、休闲、体验等项目开发。其次,进一步丰富花、树、景品种和规模,美化环境。再次,结合生态宜居建设,统筹规划,修建创业一条街,使枫香真正焕发出“花繁叶茂”之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势,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拓宽增收渠道。

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按照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依托赤水市2个4A级景区和转石奇观、白马溪、露营基地等景区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动员农民开展庭院整治和房屋风貌改造,种植石斛、花草,村民房前屋后充满鸟语花香,美化农户居住环境,成为具有接待游客住宿能力的农家客栈。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现有乡村旅舍120家,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综合利用工业的引领作用。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有商品竹林1 266.67 hm2、年产竹原料1万t以上,通过参加林道修建、竹林抚育管理、竹林采伐和前端加工等多种方式,不但解决就业,还保护了生态。同时村民发展林下养殖乌骨鸡,修建鱼塘,开展休闲钓鱼服务,更好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3.3 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

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带头人,提高村民素质和能力,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保证。村党支部把分散的农村土地资源集中起来,按投资比例分配利益。联合贵州仙草公司开发转石奇观仙草园,2016年村集体收入8万元。农户参与石斛种植、管理、生产,人均增收1 400多元。2015年成立了金凯旋劳务工程有限公司,共承接了15个项目,2016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1万元,解决了300余人就业。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这个物质基础,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能更有力地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理想,发展成人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更有效地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风尚。

3.4 组织保障

一是在城乡间构建统一的户籍制度,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创新户籍制度,根据职业的不同,进行户籍登记,逐步为农民提供向城镇集中的机会,逐步形成一元户籍制度。二是构建统一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分离的就业制度,避免不同类型的歧视政策,遵循“公平对待,搞好服务”方针,构建劳动力就业体制。三是在城乡间构建统一的产权制度,全部土地股权化与物权化,投入市场,进行自由流动,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四是在城乡间构建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财政性建设资金逐步向农村倾斜,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结构。五是通过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精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4 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基于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笔者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抓手,把农村变成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首先,产业选择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在地区大产业发展规划上,选择符合当地地理资源优势、市场规律、大众意愿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杜绝盲目引进不适合的产业项目而破坏当地原有产业基础。其次,强化乡村振兴、村级自治保障,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各地可以从本地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完善村级党组织建设及其权利,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为乡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再次,完善农村工作人才引进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建立村级人才引进的自治制度,加强城乡人才交流。最后,乡村振兴不等于村村振兴,对于不利于居住的、振兴意义不大的地方,敢于下力气进行异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发展生态绿化产业[3]。

通过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可以认识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除了各级党委政府在资金层面、制度机制层面上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外,最终还需靠人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只有不驰于空想、不骛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才会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赤水市遵义市农村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