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助力农业增收的措施研究
——以郑州市大华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例

2018-02-10关新中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惠农服务站科普

关新中

(郑州市惠济区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0000)

自河南省郑州市大华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郑州市委、市政府“发展新型高效农业”的战略部署,通过示范、推广、培训的方式,带动了蔬菜产业化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1 郑州市大华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做法

1.1 发挥科普示范作用,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郑州市委、市政府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型高效农业,基地抓住这一机遇,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科普示范为突破口,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基地以“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的方式,既完成了示范生产管理,又使农民学到了技术,再由这些蔬菜专业户传导千家万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其辐射带动下,周边的县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方连片。

1.2 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优势,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为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展示、示范和推广功能,基地投资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有高标准科普培训室和展览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VCD、数码摄像机等科普器材,发行了《科技致富向导》《蔬菜高产栽培新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等报刊。基地每年聘请蔬菜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基地现场指导并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手段先进,形式灵活多样。一是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进行集中式、大规模培训;二是农民群众到基地参观学习并进行现场操作,学会为止;三是基地的科普培训技术人员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以上科普活动、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1.3 不断引进推广科技新成果,创建科普惠农服务平台

基地加强与有关科技研究所的联系,不断引进、推广科技新成果,靠科技推动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基地与时俱进引进高产、优质、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新一代优良品种,采取积极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有计划地逐步淘汰老品种。基地先后推广应用了生态肥应用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单位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4 强化基地建设,科普助农促增收

基地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把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基地组织建设,建立由种植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热心科普的科技骨干组成的科普惠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普服务,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成立了基地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为开展好科普惠农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三是加强基地科普惠农工作制度建设,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与运作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确保科普惠农工作落到实处。

2 进一步完善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措施

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新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服务“三农”的有效形式和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地做好科普惠农方面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科普惠农服务,不断完善“基地+协会+农户”和“五统一”管理的种植运行模式,进一步扩大基地蔬菜种植规模,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2.1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和国家、省、市科普惠农兴村实施计划,以推广绿色种植为抓手,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目标,以增收增效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基地的科普辐射能力,不断增加协会和基地自身活力,为现代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社会不断努力奋斗。在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讲座。提供国内外芦笋产业技术信息、技术资料和咨询服务。根据芦笋生长的实际需要,增加讲座场次和参学人次,使更多的会员和笋农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地实体规模,产品进入盛产期,建设自己的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自己的品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2.2 加大科普惠农宣传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基地推行无公害绿色种植技术,加强惠农服务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继续增加科普工作设备投入,增加科普宣传栏投入,扩充科普图书室科普书籍,根据需要补充电子教学设备,提高授课质量,让全体会员和广大种植户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建立自己的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民逐步由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农业转化,以期达到规模发展、共同致富的目标。

2.3 大力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种植业服务体系建设

基地定期聘请专家授课,组织技术人员每季度随机深入会员和种植户田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每年在基地或管理水平高的种植大户的种植田里安排召开现场会,促进蔬菜先进生产技术的全面、平衡推广。

同时,积极完善基层服务机制。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手段先进、服务周边的服务站,搞好服务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鼓励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创办种植业服务组织,促进服务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科普培训、科技推广,提高蔬菜生产科学化水平。基地以蔬菜生产合作为龙头,以协会科普员、会员代表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带动,辐射成了蔬菜科技知识推广网络,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学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基地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放映科教录像、科技电影、发放科技资料等方式,培训种植户。基地积极与大专院校、蔬菜研究机构建立联系,聘请专家教授担任蔬菜生产顾问。按照环境资源优良化、管理技术标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建设原则,对整个基地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及运储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蔬菜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产品达到无药残留、无公害。加大科普投入,用于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普设施建设,增加科普书籍,增订《河南科技报》《农业信息报》等;印发宣传资料,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地农户和协会会员的科普致富能力,让更多的农户共享科普惠农成果。不断完善“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基地种植规模,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基地运行机制,使广大种植户获得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惠农服务站科普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科普达人养成记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