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于读书逸于作文
——关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8-02-10李剑林

中学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红楼梦阅读教学

李剑林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至今无人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也看过不少优秀的阅读写作示范课例,其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往往只能供上好一节课作参考,而语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像这些示范课一样一节课引导学生去读一篇作品,在时间本就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学生的积累少。那么究竟应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养成爱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

很多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只爱看浅显的杂书,对经典不感兴趣;或者他们的孩子以前没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他们对孩子阅读兴趣培养要求带着强烈的功利心,阅读就是为了写出好作文,考出高分。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阅读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至今记得小学低年级阶段读到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时获得的无穷乐趣和强烈阅读快感。进入初中,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基础上,开始读手边能找到的所有自己能看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书,《红楼梦》里缠绵悱恻的宝黛爱情让青春期的我柔肠百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热血沸腾……田间地头、饭桌上、被窝里都是我阅读的好场所;进入高中后,学业的压力让自己变得敏感而深沉,开始读夏洛蒂·勃朗特,读简·奥斯丁,读鲁迅,读路遥。

在最开始做语文教师的两年里,我曾经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规定一堂课学生读什么,并且要求读书一定要做笔记,写心得体会。但是,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我指定的书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看懂或者看得进去,这样的阅读反而破坏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不同的学生性情爱好不一样,教师很武断地要求学生读哪本书,并且强迫他们写心得,会把原本值得喜欢的事变成让人厌烦的事。

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成长各阶段的语文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作品。无论是经典还是通俗,不管是艰深还是浅近,都可以自由选择。并且不要求他凡读书就要精读并且动笔提出问题、写出思考,要紧的是首先让他收获阅读快感,让他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营造阅读氛围,触发阅读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尝试过不少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其中有几种效果还不错。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每周给学生推荐2-5本书,把长长的书单分成若干小目标安排到每个教学阶段,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又不至于漫无目的。这样总会有部分学生先动起来去读。先动起来的带动没读的,生活在群体中,模仿追随是他们再天然不过的能力。教师推荐之余还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推荐。这样既能让推荐的作品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朗读分享,持之以恒

坚持课前朗读分享,每节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一名学生朗读自己读过的作品的精彩片段,并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在教师的监督下,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去找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好作品。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能一下子博览群书。积少成多,学生彼此借鉴,彼此学习,这样就会慢慢懂得什么书值得自己去读。循序渐进,学生一定会不满足于以往读到过的作品,会开始尝试阅读经典作品,对作品的选择会开始朝着丰富深刻的方走。

3.打开大门,走进经典

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引导,尤其应注意氛围的营造、兴趣的触发。例如可以先让学生看相应的影视作品,但只看一部分,看到正精彩的时候停下。这样学生被经典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吸引,课后自然要迫不及待地去找到相应的作品来读,学生读完作品再看影视作品剩下的部分,如此学生反复品味,自然就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另外,很多经典作品开头不见得那么吸引人,比如《红楼梦》前五回,一般的初读者读后简直摸不着头脑,或者读不下去索性束之高阁,从此谈经典而色变,再难亲近。“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就需要教师帮他们打开进入经典的大门。例如《红楼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当我把前五回的故事及前五回对全书故事走向的影响梳理清楚并讲给学生听后,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读《红楼梦》的学生自然多了起来。

3.活动为媒,亲近经典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栏目的火爆也给今天的阅读教学很多启示,这些节目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领观众进入经典的世界。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也一样,教师要多想一些新的点子去把学生从游戏中、从题海中吸引到阅读中来。举办小型诗歌朗诵会、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我曾经用话剧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读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的兴趣。特别是分组表演剧本片段,学生人人参与,乐在其中,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了难忘的经历。

阅读的氛围浓了,学生身心受到触动了,就会有学生萌发写作的欲望,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引导,在保护这点写作的欲望的种子,使它能顺利地生根发芽并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三、呵护写作兴趣,让学生逸于作文

我手写我心,写作本就应该是一个自由抒写心灵体验的过程,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莫不是作者心灵的自由表达。所以在学生初学写作阶段老师不要作一些过多的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写出关于生活的点滴感悟,对学生的作品要肯花时间去批阅指点。最开始一些作文可能并不好,但要就其中的一二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鼓励他,尽情地去呵护他刚刚萌发出的一点兴趣,以求下一次写出更好的作品。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还比较少,语感还没得到充分的发展成熟,出现问题很正常,将来他读书读多了,语感增强了,思维能力增强了,有些问题自然会消除,写作能力自然会进步。

总之,语文是一个百花园,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天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创作,抒写心灵感受,使他们体验阅读写作的快乐。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红楼梦阅读教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别样解读《红楼梦》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