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走课制”的教学优势

2018-02-10

中学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层次性语文课堂思维能力

徐 刚

“走课制”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授课形式。何为走课制?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老师,听喜欢的课,听需要的课,听想听的课。走课制的特点,是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不确定性。走课,是对中学传统教学的补充,也是对中学课堂的优化,它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尤显优势。

一、“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带来学生语文阅读选择中更加主动独立的思考

语文如何“走课”?语文走什么课?面对多样化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多样化的教学层次组成,多阶段的语文知识结构,怎样科学合理地“走”课?走课制,作为新的教学形式,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并完成这个选择。

“走课制”,从形式上,极大地帮助孩子在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走课制”的语文教学,是从学生角度进行深层次合理的分流;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进行合理科学地整合。这是与以往从学生成绩层面的分层不一样的,“走课制”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相比较以往的教学模式,“走课”下的语文课堂,更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解放个性。

二、“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弥补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缺陷

教学和谐在于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生最美的课堂应该在审美,在于审美思维能力的改变。面对《肖邦故园》里四季的描写,除了使人们真正获取具体的可感的可触摸的印象外,在季节轮回景物的细微描写中,作家的观察更全面、描绘更细腻、比喻更精彩。写春天,有同学会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也有同学会思考 “流水落花春去也”。写秋天,既写特定景物的色调,更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写作家乃至每一个造访者身处其境的内心感受。此景更能让学生对肖邦心系祖国的“深沉的郁闷”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产生“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情思。“走课”下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层面和爱好的相对集中,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延伸。

在学生阅读思维统一指向的基础上,差异性相对得到了克服。语文阅读课堂的“英雄所见略同”又能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弥补层次性缺陷。

三、“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提升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往往倡导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思维主体,既有历史的知识结构的积累,也有能力的、道德的考察,还可以进行个人兴趣的、社会关系的综合分析等。在“走课制”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其思维主体具有相近性,在对于一篇语文阅读的分析时,既可从经济的、政治的,又可从文化的、美学的,还可从心理的、技术的、环境的等多角度加以考察。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含了“人”的诸多优秀品质,例如“求实精神”“辩证思想”“审美能力”等,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思辨能力。思维的衍生,导致个性化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对于语文课堂是非常有益的,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脍炙人口,如果放到小学生面前,它就是一盆“心灵鸡汤”,因为太简单了,这就是一种爱,一种无私的爱。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如果没有更多的想象、思考和理解的空间,那样的思维解读是不完全的,如果千篇一律冠以“含泪的微笑”,也是片面的。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这样的爱何以有这样的力量,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开掘的,结合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品读一流的经典是不仅需要相当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启迪智慧的。

四、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思维是有层次性的。学生语文课堂的思维也是分为各种层次的,每一层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语文阅读思维的多样性,在走课制的语文课堂上,会把思维处于相对集中的状态。层次相对集中,就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性提高。

学习的思维也是多层次性的发展,语文阅读思维也是这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无论在哪个层次,“走课制”,会让他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的集合,处于相近的层次。学生考虑问题时会产生两个层面:一是意识层次考虑地更加全面细致;一是求异思维的产生。阅读的解读往往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更多需要学生意识形态下思维的变化。

无论哪一点出现,都会丰富学生的思维指向,导致学生整体层次性的提高,从而形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莫泊桑的《项链》,很多人耳熟能详,故事情节简单,也很感人。从一贯的教学思路上看,小说的主题更多是在批判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之心,揭露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毒害。如果教学到此戛然而止,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很片面的。在“走课制”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会发现,虚荣心是人类社会的共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主题的认识会不断丰富,思维就会更加多样化。走课制语文阅读课堂,更易形成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地养成。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人的素养,语文的听说读写归根结底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从发展到运用的过程。“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选课过程,而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因为“走课”,给那些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课内课外互相切磋,深入学习,优化思维能力的机会。

猜你喜欢

层次性语文课堂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