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让你与诗同行

2018-02-10羊少鸿

中学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荆轲语文课堂

羊少鸿

“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阅读”之声如涨潮之水此起彼伏。“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全民阅读”“亲子阅读”等等,可谓是“读”有千秋、“读”具特色。然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做深度阅读呢?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读”行书海,与诗为伴

教育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达成,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生命的成长。语文不是赚钱升官的手段,也不是考试和谋生的工具。它不是功利性的,而是与人的精神、心灵息息相关。它是滋润人心的清新澄澈的溪流,是寒夜中温暖的篝火,是引人遐思的暗香。总之它让沧海一粟的我们变得伟大,让我们在纷纷扰扰中寻得一方净土,它让我们实现精神的富有与丰盈。如此美好的语文,怎能不爱上它呢?然而要真正爱上语文,喜欢阅读、坚持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感受文字的音韵美、诗意美、建筑美、形象美。手捧语文,静嗅墨香,醉心朗诵,把玩文字,反复吟唱,这是这样的幸福者和快乐者呀!

比如伟人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两首,无需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己慢慢品读,定能领悟一二。读一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品悟“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招摇的青荇”“一船星辉”等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思绪好像飘飞到了那个地方。朗读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随着老人内心的喜悦、忧虑、歉疚,感受到巴金老人真诚的人文关怀。

二、“读”占鳌头,“读”具匠心

课堂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并精心设计课堂阅读环节。在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上下足功夫。在课堂导入篇中可采用抛砖引玉、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歌曲演奏、片段欣赏、名家解读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品味、探讨、交流、辩论,让我们的课堂“读”占鳌头。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提升。有些老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部分,甚至在精读部分以讲代读,条分缕析,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教学不仅低效,而且会阻碍学生理解力、审美力、表达力的发展。要知道,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无法替代的,揠苗助长是不行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的。只有学生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有些老师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开展讨论,自然收效甚微。还有老师不重视课后诵读提升,其实这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表达能力,所谓“读进去”自然好,还得“读出来”用得了。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如“精读”“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赛读”“齐读”“跟读”等。

比如学习《氓》。在教学之初,可采用个人“自读”“小组读”,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初步分析人物形象。中间采用“精读”“小组研读”“表演读”,深度体会氓妻的内心和性格。而后“诵读”改写文章(记叙文或话剧),或再阅读鲁迅的《伤逝》,写一篇女性发展的评论文。这样匠心独运,充分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读”出己见,独得之见

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揣摩,就是学生的自悟。它要求学生通过“读”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其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总之要“读”出己见,要有“独得之见”。教育的目的是转变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灵性,锤炼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有学生凭借荆轲刺秦王时的举动,质疑荆轲的能力和真正的内心世界。学生说,一从刺杀的场景看,他和专诸刺杀王僚一样,同样是把匕首藏在掩护物中,同样是在最接近被刺对象面前突然取出,专诸一击毙命,荆轲却失手了。可见荆轲的本领并不高强,要不他内心并不想杀死秦王;二从他结交的朋友来看,教材说“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这人最终没来,这是什么朋友呀?荆轲要去赴死了,朋友却不闻不问。三从事件的起因发展来看,太子丹以一己之私,枉杀了樊於期,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荆轲身上,既没有厉兵秣马,又没有团结民众,更没有联合他国。而荆轲却甘心为这样的人效死奔命。由此可见,荆轲不应该是一个英雄形象,他“愚忠”“愚勇”“私义”。在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各表其理,课堂上处处可见智慧的火花。

四、“读”善其身,向大语文进发

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自己的文化底蕴,根据自己的时代背景创作的原发作品,里面有很多个人修养。学习它,品读它,就是在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内心,“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如朗读《热爱生命》让学生不惧死亡,热爱生命;朗读《信条》让学生明白原来至真至纯的真理居然是幼儿园里的东西;朗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让学生懂得感恩、奋发。朗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珍惜人间至亲的温情;朗读《老人与海》让学生学会坚韧、坚持的硬汉精神。当学生徜徉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时,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生活韵味得到了改变,学生的人生素养得到了提升。

高中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它们也只是浩如烟海世界文化中的一叶扁舟。学生读书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还包括语文读本,甚至包括报纸、杂志、影视文学。广泛阅读,终身阅读,把“读”当成是一种修行,把“读”当成是一种生活,与“诗”同行!

猜你喜欢

荆轲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