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多文本教学的原则

2018-02-10石国珍

中学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文本文章

石国珍

多文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多文本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要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文本选择的原则

多文本的选择必须既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淀智慧、陶冶情操,又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本。

多文本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分析多个非连续性的文本中挖掘其写作知识,学习掌握其写作方法,借鉴模仿其写作技巧,真正能够熟练运用该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多文本的选择就是根据课本内的一篇文章,选择课本之外二至五篇同类(“同类”指的是结构相同或写法相同或情感相同等等)的文章。学生在反复阅读同一类的多篇文章中,加深对此类文章写作方法的认知、理解,进而学会运用。比如根据《白杨礼赞》一文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就可以选择陆蠡的《囚绿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等文章组成多文本来阅读。

多文本的选文要具有典范性。一般要选择经典名著、名家名篇。这些经典文本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学生在吸收文学精华的同时,学习其绝妙的艺术,从而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技巧,语言运用的规律等。

多文本的选择要尽可能立足于各个版本的教材,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辑苦心筛选的名篇,是我们多文本阅读的首选文本。比如人教版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写法是欲扬先抑,那就可以选择北师大版梁实秋的《猫的故事》、人教版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苏教版杨朔的《荔枝蜜》等文章组成多文本来阅读。

多文本的选择要恰当,要适合学生阅读。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要依据学生阅读水平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选择文本。

二、多文本读写结合切入点选择的原则

1.读写点要恰当

对于多文本名家名篇来说,亮点很多,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切入点也很多。针对要学习的多文本,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可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或两个点来学习,那么这个点就必须要找准,找恰当,因为我们要找的这个“点”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合适,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我认为,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阅读水平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阅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在学习时,可以考虑选择较简单的读写点。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从欣赏模仿本文的语言、学习模仿本文的结构入手。九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提高,在学习时,可以考虑选择较难一点的读写点。如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庄子的《秋水》、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可以从学习这些文章的表达技巧入手。总之,读写点的选择要视对象而定,要恰如其分。

2.读写点要引起学生的共鸣

好的读写点也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读写点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只有这个美点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才能真正血脉相同,达到学习模仿的目的。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读到经典段落“望父买橘”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为的是年老的父亲那颗金子般爱子的心,为的是年迈的父亲那举手投足折射的深沉大爱,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从这个年老的父亲身上看到了自己身边苦心孤诣的双亲。在这里,师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交融。由此引出本课的写作点:用合适的人物描写、典型的事件塑造一个你身边的人。学生很容易借鉴该课的写法,写作顺情成章。

3.读写点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读写点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有些读写点适合安排在课堂上,有些适合安排在课外时间,有的适合安排时间长,有的适合安排时间短,有的适合用语言三言两语的来表达,有的适合用笔记录出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看学生的情况、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来安排。如教学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时,挖掘出的读写点是欣赏并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因为这个读写点内容简单,便于操作,就适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发挥,用语言口头表达出来,一个学生回答的时间简短,可以让多名学生来回答展示。

4.读写点的成果要有效

多文本的读写点是需要学生学习并掌握的,因此就必须要有成效。如果没有成效,就等于学生没有掌握,浪费了学习时间,你选择的读写点就是失效的,失败的。要使读写点有成效,就必须综合多个因素齐抓共管从方方面面入手。从老师方面,要做到吃透多文本,挖掘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读写点,然后将读写点清晰明白易懂地传授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写作,评价习作。从学生方面来说,要在老师引领下用心去阅读欣赏感悟,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5.读写点的精华要内化

多文本读写点是名家作品的亮点、精华部分,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借鉴点。学习时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教师的引领很重要,要使学生真正用心去发现美感悟美。学生要真正从读写点处欣赏到生活的美景、领悟到作者的内心、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吸收到写作的营养,和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通过交流,学生得以开阔视野,丰富内心,提升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