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中上网乘客的欣喜与服务商的机遇和纠结

2018-02-10作者金峰

通信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服务提供商网速契机

作者│金峰

国内乘客登机后,两眼望天、修养佛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8年1月16日,民航总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允许各航空公司在《指南》的基础上,评估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类电子设备能否使用,进而允许乘客在飞行阶段使用相关设备。 准备已久的各个航空公司,从1月18日开始允许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同时也在部分航班提供空中Wi-Fi上网服务。

众所周知,对乘客而言,乘机是一段冗长而无聊的时光,尤其是身处经济舱的乘客,狭小的座位不是享受,更似煎熬。因此,他们需要娱乐工具以消磨时间。在允许用户使用手机之前,国内航班是允许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MP3、平板电脑等完全不带有蜂窝网络的设备。但上述的“允许”,已然落后于时代,当今,是手机等移动终端取代之前被“允许”的设备的时代,是已经与人实现融合的时代,因此用户对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有着强烈的刚性需求。

乘坐过国外航空公司航班的乘客经常抱怨为什么国外航空公司航班上都可以开着飞行模式,而回到国内,同样的航班,手机却必须全程关机呢?现在,国内全程开机的日子已经来到,并且诸多航空公司的航班已经提供Wi-Fi服务。

例如如果说上述是空中上网给予乘客的欣喜,那么一个空白的、强刚需的市场,对产业链中各个服务提供商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有4.9亿人次乘坐飞机出行,平均飞行1705公里(大约2.5小时)。数亿人次的空间,十亿小时以上的时长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首先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契机。是否提供Wi-Fi、速度是否足够快,价格是否足够低,是差异化的体现,而基于Wi-Fi应用,寻找到可精确化营销、差异化服务提供的数据,则是另一个差异化的体现。其次是降低成本的契机。按照国外航空公司的经验,在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后,航班上可以不必再配备多媒体系统和专门的耳机,甚至能够减少呼唤乘务员的次数,并降低餐饮供应量。最后是增加收入来源的契机。上网服务(包括按速度、流量等形成差异化套餐)、内容销售(连接Wi-Fi后,点播飞机上的内容)、广告服务等均可成为收入的来源。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而言,这是为数不多的连接规模化的契机,并且所服务的对象均为中高端用户。每年十亿小时的时长空间,基本达到了一个百万级人口城市每年用户总的上网时长。直接网费收入能够带来正向现金流,如美国的GoGo,同时具有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基础平台。

对应用服务提供商而言,这是一个独特的应用契机。首先,当前的网速在技术上短期内难以与地面网速匹敌,因此具有独特的应用服务空间。例如低网速、高延时的网络游戏,机舱内部的CDN,机场内部的数据服务(如视频点播等)。其次,机舱内部的如订餐、社交等小空间服务。

尽管有上述的利好,但对于服务商来说,依然存在着多种纠结。

首先是盈利的纠结。据统计,一架飞机安装Wi-Fi的成本大约是450万元人民币,日后维护的费用差不多每年也是同样的数字。而卫星流量服务,市场价格1元/M,即便有规模效应,预计成本也在0.3元/MB以上。面对成本高昂,若想直接对上网收费,预计难度较高,因为乘客更愿意直接使用手机上的内容,尤其是短途航班乘客。而参考全球空中Wi-Fi领先服务商GoGo的案例,尽管收入稳步提升,但各季度净利润均为负数。而通过应用、内容实现收入也存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是服务的纠结。空中网速远比地面低,稳定性也较差,这是技术局限所致,这势必导致在免费的情况下,部分航空公司也会收到相关的投诉。所以很难说,这到底是增加服务,还是让用户感知更差。

最后是管理的纠结。日前,一个英国歌手在微博上对中国开放空中Wi-Fi后的场景表示抱怨,乘客大声发微信语音、开着手机音箱看电影等,让乘机的体验变差。

猜你喜欢

服务提供商网速契机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论品牌出海服务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英国网速快慢相差800倍
最新调查:约三成云服务提供商正迅速改变其业务模式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网络非中立下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
网速太慢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
电信增值信息服务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