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探究中提高幼儿自主表达能力

2018-02-09孟庆龙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泡泡表达能力科学

◆孟庆龙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实验幼儿园)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良好的自主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工具,是和思维密切联系的。语言获得发展时,儿童的思维和智能就能推进到更高的水平。所以,语言的发展标志着儿童智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表达的兴趣,以提高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

一、以搜集科学探索信息为载体,丰富幼儿自主表达的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幼儿的直接感知在科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活动过程中信息的搜集,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通过搜集科学探究的信息,幼儿在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相关经验,在表达的过程中幼儿就有话可说了,正所谓“言之有依”。例如,在进行“我的动物朋友”这一小班主题活动的时候,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感知动物的习性及身体特征,我们就鼓励幼儿走进动物园进行细致观察;阅读与动物有关的书籍;观看相关动物的视频,积累关于动物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搜集活动,幼儿能够讲述出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大老虎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鲸鱼不是鱼等关于动物的知识。

二、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为幼儿自主表达提供物化支持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实验操作是幼儿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能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学到粗浅的科学知识,同时验证幼儿的猜想和假设,而丰富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操作实验、讨论、再实验、总结的过程,讨论的过程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使幼儿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表达,激发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愿望。例如,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报纸”中,教师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了两张报纸,引导幼儿探索如何剪,才能剪的纸条最多。在展示的环节,幼儿就能自主、流畅地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如“我的纸条剪得比较窄,所以一张报纸能够剪很多的纸条”,“我的报纸条剪得比较宽,所以就剪得条数比较少”等。正所谓“做过了就理解了,理解了就愿意表达了”,幼儿真正操作过,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主表达。

三、巧妙梳理,恰当总结,规范了幼儿自主表达的语言

哲学家从偶然中找必然,科学家从无序中找有序,都是梳理。科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科学语言一般是科学准确、表达精炼、逻辑严密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梳理总结与恰当提问,能够为幼儿的自主表达理顺思路。因此,在集体探究或小组活动之后的组织梳理环节,教师要帮助幼儿规范科学语言,理清探索思路,了解科学原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在科学活动“小球的滚动”实验中,幼儿通过操作对比不同表面对小球滚动的影响,自主表达时怡怡说“小球在第三个道上滑得最快,因为这个跑道上什么都没有,是滑溜的,有东西的跑道是不滑溜的”。教师及时引导幼儿明确“粗糙的”和“光滑的”这两者的概念,“表面比较滑溜就是光滑”,“不光滑就是粗糙”。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梳理幼儿了解了粗糙和光滑,规范了表达语言。

科学活动中的幼儿讲述以说明性讲述居多数,在自主表达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一样关注到自己实验过程中的重点或细节,讲述也不会很具有逻辑性。教师与幼儿共同的梳理则为孩子起到了补充和示范作用。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讲,但是经过与教师的共同梳理,幼儿能够逐渐明白如何把自己的操作过程比较有逻辑、有重点地讲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自主表达的逻辑性和流畅性。

四、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搭建了舞台

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区域里投放的分层次材料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相对自由的空间及层次材料,使幼儿在操作和表达上都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首先,材料吸引使得幼儿愿意表达。小班科学区里投放了小猫钓鱼的材料。泽泽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在钓鱼的过程中泽泽说:“这是鱼妈妈,这是鱼宝宝。鱼妈妈和鱼宝宝在游啊游。”大班科学区里幼儿进行纸片吸水的实验,婧睿说:“这个纸片怎么一下子就沉到水底了,学诚你知道怎么回事吗?”学诚:“这片纸薄啊。”孩子们在操作中不自觉地就表达出来了。

其次,同伴间的交流激发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积极性。在科学区里每一位幼儿都会对相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见解,在区域里幼儿之间也会产生各种讨论交流。例如,在操作实验的时候孩子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他们之间就会根据自己的发现展开交流。大班科学区里幼儿进行制作泡泡水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之之用了肥皂,他说:“肥皂是吹不出泡泡的。”学诚说:“不对,肥皂能吹出泡泡。”正瑜也急急地说:“能。”

之之坚持不能,正瑜就说能,于是两个人就发生了辩论活动。

之之:“我刚才的肥皂水,没有吹出泡泡。”

正瑜:“我能够吹出泡泡。”

学诚:“我吹出了一个很大的泡泡,就是很快就破了。”

之之:“你是怎么吹的。”

学诚:“我就是加了肥皂水,又加了一点蓝猫(白猫洗洁精)。”

之之:“那是因为你加了洗洁精,才吹出泡泡的。”

婧睿:“我吹的是一个小泡泡,而且很快就破了。”

之之:“那我们再看看。”

正瑜:“我都没加东西,你吹得太用力了,要慢悠悠地。”

由实验引发了幼儿的自发辩论及自主表达,这种交流不仅是自发的,而且很有目的性,围绕着相同的主题活动。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引导幼儿更加深入而准确地进行表达。比如,小班科学区里幼儿在玩乌龟妈妈下蛋的游戏,泽涵说:“我这是乌龟妈妈下的蛋,一个蛋,一个蛋。”我问孩子:“泽涵,这些蛋蛋是怎么排列起来的?”泽涵:“就是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这样排列起来的。”幼儿根据提示能够发现操作的规律并且能够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讲述出乌龟蛋排列的规律性,表达相对完整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主题区域活动为幼儿自主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轻松的环境。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科学探究中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出幼儿的想法,促进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教师能够恰当地通过材料的吸引、同伴间的沟通交流、教师的提问等,激发幼儿的自主表达愿望,就一定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泡泡表达能力科学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点击科学
巨型泡泡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