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研究

2018-02-09范全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小锅摩擦力生活化

◆范全国

(山西省平遥县洪善镇第一初级中学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生活化情境,能够让物理内容回归生活,还能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怎样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物理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意义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提高学生探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通过生活化情境能够充分展示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物理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而抽象,通过生活化情境能够培养学生采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对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

3. 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在新课改下,对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行更新。创设生活化情境可激励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充分展示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物理课堂对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1. 以生活化故事展开教学。初中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兴趣,基本上都喜欢听故事,发展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展开无尽的想象力。日常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将趣味化、生活化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探讨故事中所蕴含的现象,让教学课堂生活韵味十足。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水的沸腾》教学时,就可以将生活化故事引入课堂,在学习过程初中学生常对水的沸腾必须要达到沸点比较敏感,极易忽略只有继续吸热才能够达到沸腾这个条件,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个沸腾条件,教师可引入生活化故事。

从前,一个村落中居住着爷孙两个人。一天,爷爷出门办事前,为让调皮的孙子待在家中看家,就把孙子领进厨房,交给孙子一个任务:厨房大锅中有一口小锅,把两只锅盛满水,不能把大锅中的水烧干,却要把小锅水开,孙子就可出去玩耍。孙子非常开心,爷爷走后,就不断给炉灶中加柴,火烧的旺旺的,但是直到爷爷回来,小锅中水也没烧开……这是一个生活化的简单故事,就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的兴趣,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探讨:是不是火不旺?是不是烧火方法不对……当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可抛出答案: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大锅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同时,大锅中的水将热量传递给小锅,过一会儿,使小锅中水的温度也达到沸点。这时,大小锅中的水温相同,没有了温度差,热传递停止,小锅中的水再也无法从大锅中吸收到热量。所以小锅中的水无法沸腾。因此,尽管小锅中的水达到了沸点,但要沸腾,还需要继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是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

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初中学生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这种趣味化、生活化的故事,学生对沸腾的条件具有深刻印象。所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加强物理知识的认知,这种教学法效果远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

2. 以生活化体验开展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元化生活体验情境,因此用作开展物理教学的“导火索”,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活体验过程中,去感受初中物理知识蕴含的魅力。比如,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析摩擦力概念、大小,以及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但是这些内容的理论性极强,许多学生极难理解存在的摩擦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生活中的摩擦力,而且与介质表面材质具有紧密联系,可以设计出生活化体验情境。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摊开双手,手掌朝下,在周围空气中不停摆动;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同样姿势,在课桌上不停摆动;再次,教师引入问题:两次摆动感到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摆动更顺利……因为学生亲自体验过,学生就极易得出结论:第一次更顺利,第二次难度大,自然阻力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顺势引出相关概念和内容,逐步引入与摩擦力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通过生活化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还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同时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物理教学过程变得非常流畅,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猜你喜欢

小锅摩擦力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粥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你说气话,我不信
透析摩擦力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