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8-02-09宋文丽徐金生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教学

◆宋文丽 徐金生

(山东省宁阳第六中学;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兴隆完全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地中小学纷纷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以服务应试教育为主要任务,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致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来说,课堂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只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人才。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立足个性特征,注重开发潜能和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片面发展相比,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个体基础和发展更高层次的教育,其基本内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展。首先,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素质教育主张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更加重视全体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次,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特点。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德、智、体等各个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三,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生看成主观能动的个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学生积极、自觉地融入学习过程。总之,素质教育理念正确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小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具体要求

中小学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和落实基础教育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出发,立足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使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潜能上有所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有集体性教学目标,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确定个体目标;教学内容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因材施教,在学生兴趣、能力等个体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教育。

其次,课堂教学要注重全面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每个人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长处,也要注重弥补学生个性的不足,在扬长补短的教育中,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

最后,课堂教学要注重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注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支配下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育要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要素,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受到教育,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立足教材,引导学生认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知识,深刻地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方面的科学道理,不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通过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首先,教师要使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来走近知识、体验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主动质疑的过程中完成对于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第三,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效融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有效引入学习过程,从而真正展开对于知识的探究与交流。

(三)真正放下教师权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真正改变以往在课堂中的权威形象和权威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真正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教师要善于做倾听者和参与者。第三,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中广泛讨论,自由辩思,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我的声音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气氛。

(四)及时进行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进步,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评价及时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关注自我,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首先,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获得和掌握程度,还要看学生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对于暂时的不足和确定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正视不足,建立学习的信心。第三,教师要针对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评价学生,不把学习结果作为唯一标准。例如,有的同学虽然最终成绩不理想,但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过程积极主动,教师仍然要给予正面的评价。

总之,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到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军,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