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2018-02-09崔金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品德动机师生

◆崔金英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如何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营造对话式的教学氛围?关键是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是受动机调节和支配的。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它不同于外界刺激的作用。它能推动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有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是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当学生有了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时,这个动机就会维持他们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生所向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就能产生激活和维持活动的功能。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开展有效对话,离不开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对话氛围来完成。

一、和谐民主

1. 情感共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如果没有教师、学生、本文间的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难以想象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品德课是情感课,品德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品德课堂在对话与共鸣中充满活力。

2. 平等民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以说,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因此,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不应对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更不该凭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去剥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另外,教师要做到不轻易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后进生。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促使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为学生的对话、师生的对话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尊重理解

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在智慧、文化、经验诸方面的碰撞、交汇、融合,进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感应与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是顺利进行对话的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对话就无从谈起。

1. 了解个人背景。学生的对话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他们各自储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认识理解。个体已有的认识、习惯等将影响着当前对话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努力收集学生背景材料,综合分析相关的信息。

2. 构建对话通道。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从而保障对话通道顺畅。

3. 尊重独特体验。把对话引向深入。品德教材的“留白”,为师生留下了可供对话的巨大空间,每一位学生综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发挥想象,用图画、语言、文字甚至动作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理解格局。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抓住契机,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话题,把对话引向深入。

三、把握节奏

控制对话的节奏和时间非常重要。组织学生把对话深入下去,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品德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办?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目标明确,计划清楚,才能成功地控制教学进度。教师在备课时对具体内容进行弹性安排,对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得细致全面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对课堂对话的时间安排和控制上就能掌握得更合理。

营造课堂对话氛围还要注意话题的选择。教学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心理构建活动,失去了沟通(对话是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性交往的一种能力)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话题是营造课堂对话氛围的核心因素,要善于选择课堂对话的话题,以使学生在品德课堂对话中,心态开放,主题性凸显,个性张扬,选择性增加,创造性解放。

选择有价值、易展开的话题作为品德课堂对话的内容,这些话题应是值得研究的、符合学生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它应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或是有创新因素。话题,决定了对话的方向,关系到一节课的品德目标能否实现,可以说是课堂对话的灵魂。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至真至纯的情感奏响品德教学这一美妙的乐章,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让品德课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品德动机师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麻辣师生
动机不纯
品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