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探究

2018-02-09吴电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吴电奎

(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探索欲望,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趣味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探索、去创新。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引发学生有效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事入手。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讨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时,可在课件中播放一段视频:小雨点打在湖面上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漂亮极了。通过这种美好的意境激发,立刻加强了学生深刻理解圆心决定圆位置的问题。

(二)创设悬念情境,形成探索的动力

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一道7个8连加的算式,问:“谁能在2秒钟内说出得数?”学生忙碌起来,结果鸦雀无声。老师说:“老师1秒钟内就能说出得数,是56,不信?你们自己算下。学生整整用了3分钟才算出得数果然是56。“老师真厉害!”有几个学生在悄悄议论。教师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想学这种本领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学生在惊讶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迫切掌握知识,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寻找规律。

二、优化过程,让探究活动更富有数学味

(一)大胆猜想,积极验证

猜测是发展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大大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由于受书本知识的影响,只能说出展开图是长方形,通过教师的引导:“举例,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学生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定势思维,合理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多种展开图形。这样增强学生运用转化思维方式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觉——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探究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在数学内容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因为思维成熟度的原因或者对问题情境的陌生使一些探究活动停滞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及时通过活动设计将较为抽象的思维材料转化为具体操作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触摸数学,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

三、注重引导,教会学生有效探究的方法

(一)教会方法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教学中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常用的探究方法有操作——发现、分析——归纳,类比——迁移等。如对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比较适合用操作——发现,对数的整除特点、周长概念的得出等则可采用分析——归纳法,而对乘法交换律、商不变性质等性质得出则可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这些方法加以渗透、运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选择合理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

(二)善于引导

有效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学生独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行为。通过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才会向更深层次的飞跃。新课标明确地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解惑者”,而是要转换角色、要把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转换为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亲密伙伴身份。

(三)学用结合

当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的学习知识。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新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四)及时评价

学生学习情感获得来自学习内容的本身和他人的评价。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鼓励和赞美的原则,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交流感受与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更能让学生表达且证明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四、转变方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优秀作品中,留给欣赏者最为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所描述出来的东西,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思想中自我创造的空间。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课堂也是这样。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探索。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15分钟,把计算方法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体现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