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说好一节数学课

2018-02-09国秋媛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小格钟面时针

◆国秋媛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一、教材介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教材是通过例1呈现的。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这部分重在掌握读以及写几时几分、几时半的方法。教材中是通过例2来呈现的。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理解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是通过例3来呈现的。本单元建议3课时,今天我谈论的是第一课时,即例1和例2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对于“时间”的认识在课程内容里属于“常见的量”的领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共出现了4次。第一次在一年级上册出现——认识钟面,本节课内容是第二次出现,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知道1小时=6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教材从编排上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重运用直观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而且对几时几分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为后续时分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四基目标

基础知识: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钟面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知道“1时=60分”。

基本技能:能正确认读写钟表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基本思想: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探究活动,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归纳抽象”的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概括,使学生获了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归纳总结钟面时刻读写方法的基本活动经验。

2. 四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纳、推理、概括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着对时间的认识,以引导探究为主线,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课堂激趣、直观演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等教学策略。

五、详细的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4个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静听激趣。

课堂伊始,我采用了静听激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注意听这是什么声音(录音),学生静听,很快猜出这是钟表的声音。我说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这样就很好的落实带领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

第二个教学环节: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分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由认读8:05,提出问题。

伴随着美妙的声音,小明开始起床了,我们看看小明几点起床呢?出示8:05起床情境图。这里我采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给已经会认读的同学展示的机会,让他说一说一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如果学生能说清楚的话,在此基础上我会面向全体进一步进行指导和强化,达到都能学会;如果说不清楚我会引领学生细致观察认读1分~5分。真正体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第二个层次:认识1分~5分。

认读过程我采用直观演示、观察交流的教学策略。因为认识1分~5分,这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时=60分学习的基础。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分针从12到1,走了几个大格?(1个),接下来我用课件特意把钟面上12~1这一个大格放大,让学生继续观察,一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5个)我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们亲自数一数,形成共识。然后告诉学生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课件演示走2小格是几分,为什么?走3小格是几分,为什么?走4小格是几分为什么?那么分针走5小格呢?分针正好走了几个大格,分针指向了数字几。此时此刻钟面是几时几分?这样就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目标-一个小格是1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基本思想目标——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归纳思想,为知识技能目标和四能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层次:认读5分~60分。

这里我采用迁移类推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由于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追问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走2个大格是几分?走3个大格、走4个大格、5个大格…分别是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自己先填一填,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把书上的括号填完整,再小组进行交流。在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我重点让学生明确两点:一是分针从12开始走几个大格是几分钟,既可以用累加的方法,也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二是明确分针走一圈是60分。最后我采用你来问我来答的游戏策略,强化学生对分的认识。如,分针指着3是几分?答15分。分针指着8是几分?答40分。这样很好的巩固强化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四能目标。

第四个层次:理解掌握“1时=60分”。

让学生认识了解1时=60分难度是比较大的,他是时针和分针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结果,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学生是感悟不到的。所以,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的教学策略。将这部分的教学我分2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拨。让学生注意观察时针、分针走过的部分,然后说时刻。首先拨到12时并呈现此时的静态图,由学生写出电子时刻,然后继续顺时针方向拨,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时针、分针走过的部分。12时05分,12时10分,12时15分……当拨到12时30分后(教师又呈现静态图),由学生写出电子时刻。并提问这个时刻还可以怎样说?使学生明确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继续拨回到1时(呈现静态图),写出最后钟面上的时间是1:00。第二步:是由学生拨,再次深入体验。思考从12时到1时,时针走了多远?分针走了多远?用时间表示是多少?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拨完之后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汇报。通过汇报交流要让每个学生深刻的感悟到从12时到1时,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1时=60分。特别要让学生明白1时和60分为什么可以用“=”连接呢?因为他们是同时走的,同时停下来的,所用的时间相同,从而得出结论1时=60分。这样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基础知识目标——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了推导 1时=60分的活动经验;四能目标——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落实。

第五个层次:“几时几分”的认读(例2)。

这部分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独立探索抽归纳的策略。首先呈现4时几的3个不同时刻,注意观察时针和分针走过的部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写时刻,小组内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确:①在读写时刻时,分钟数不满10,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②读写的时刻接近整时而又未到整时,可以用“几时差几分”来表示。最后归纳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即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这样就有效的实现了基本技能目标——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渗透归纳、抽象等基本思想,经历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获得了归纳总结时刻读写法的活动经验,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四能目标。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强化所学。完成课后做一做,进一步达成基本技能目标。

第四个环节: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小格钟面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