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2-09鲁敦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感应电流摩擦力创新能力

◆鲁敦荣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中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亮点,能为实现中国梦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创新动机,启发多方思维,创设实验环境,巧用多元方法,切实有效地对人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作法和想法。

一、激励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创新意识的自然形成。过去旧的教育模式,已使我们的学生自然地形成一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唯书本知识是端的不良学习思维。而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必须首先得树立其创新意识,并且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物理史的教学,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如瓦特从水沸腾的壶盖振动现象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通过这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创造就在身边,物理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节中,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后,我与他们互动,微笑着说:“平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与摩擦力有关?”我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同学说:“骑单车时,我感觉到足气轮胎比瘪气时省力,是不是瘪气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而造成费力?摩擦力大小是否跟接触面积有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把质疑的问题再抛给大家,让他们讨论,互动探究,并且我把带来的自己小孩的单车和打气工具,让学生用足气轮胎和瘪气轮胎进行情景比较,课堂气氛自由、热烈、祥和、妙趣。最后大家得出结论:空气有抗震缓冲的作用,故足气轮胎能省力,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甚至有的同学以自行车为题材,设计了多道与摩擦力、杠杠等有关的物理生活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采用悬念式的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下课,让其在头脑中产生多种思考,不断激发其探索新知识,渴望新知识的激情和欲望。

二、启发多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不要急着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和规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不但能牢固掌握原理规律,更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方向。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1)留给学“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2)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3)要善于在学生“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4)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求不同的思路。

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先演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让个别学生回答后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亲自动手做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利用该学生动手实验的结果,组织全班学生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电路要闭合,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教师接着点拨:如果导体不动,而磁场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在学生议论猜测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在螺线管中不动,从螺线管中拔出的三个实验,学生观察后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一个结论:只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电路中就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教师再次设疑:如果磁场与导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胆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启发全班同学根据上述几个实验的结果,深入进行思考,找出其共同的本质,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观察、思考、议论、演练,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标新立异思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创设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精神加强了,才有创新能力提高的可能。这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实验环境,以训练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在锻炼中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处理实验内容,挖掘教材实验中探索性实验,或将某些学生实验和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迪学生智慧,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把4个学生分成一组同老师一起边做实验边探索,学习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出实验数据后,再一起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方法。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生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课外小实验产生联想和灵感,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也适时讲评,进行知识的互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制作针孔照像机、潜望镜、土电话、纸盒烧开水、电铃、密度计、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科技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科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应该具有创造性。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教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有目的、有步骤的发挥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科学知识,手脑并用地参与活动,体验自我设计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具体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既体现了物理本身研究、学习的特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感应电流摩擦力创新能力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透析摩擦力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