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

2018-02-09李文亚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探究性生物科学

◆李文亚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

高考改革是影响面最广、最为深入的改革,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有极其重要的反拨作用。它可以极大地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生物学习探究兴趣,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作用,强化高考改革的正面反拨作用,探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背景

(一)新课改新理念的需要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生物教育理念,加强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尤其要加大生物实验课堂的设计和探究性实验的比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精神和创新探究精神。

(二)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高考改革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要转变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高中生物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着眼于对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转变生物教师理念的需要

高中生物课堂教师也要转变原有的固化思维,不能认为生物是死的,将学生培养成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无用型人才,而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和性质,要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考改革反拨作用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一)树立明确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在高考改革的反拨作用和影响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基本目标,这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科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知识、科学方法论、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要以科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知识为载体和基础,以调查能力、实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鉴别能力为本质,以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数学方法为重要的手段和条件,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情感与审美、科学美德与意识为潜在动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考改革的新举措之下,更为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考查,这也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要探索与科学探索一般程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建构“六式探究式”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1. 提问定课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和前提,注重高中生物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之间的链接和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授植物代谢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由学生日常接触的粮食生产、蔬菜水果保鲜、施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确定和导引出课堂教学课题。

2. 探究实验事实。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的方式,探索和思考生物问题,以产量问题为例,可以指导学生探索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各种方法,包括增强光合作用、降低或抑制呼吸作用等,并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联想、假设和验证。

3. 提出假设并验证。在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及过程,让学生设计可行性实验对其进行论证,并从实验设计原理、方法、思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点拨。

4. 深入探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探索影响光合强度的不同条件和因素,如:不同光照下的不同光质、光照强度条件、不同温度条件、不同CO2浓度条件等,其光合强度可以用CO2吸收量加以表示;并分析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条件、氧浓度条件等,并用CO2释放量加以表示,通过对比分析和探究,从而获悉相关的实验结论。

5. 确认结论。在上述对照实验的探究之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归纳,找寻出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可行性措施,具体包括有:(1)白天可以适当提升温度到达最佳适宜温度,晚上则适当降低温度,以通过改变温度条件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目的。(2)每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使之到达光饱和点。(3)增加CO2的浓度。(4)根据作物的需求、土壤特性进行合理施肥、灌溉。

6. 实践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相关实验的原理和知识之后,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增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践、探究和创新,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选取具体实验案例,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过程,选取适宜的课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以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升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性实验)”为例: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做出假设,并选取最佳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提供信息,展示相关课件:加酶洗衣粉使用指南提出“请勿用60℃以上的水冲泡该洗衣粉,以免酶失效”,这说明什么问题?展示这一课件之后,教师提问:(1)温度改变的条件下是否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如果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PH的改变条件下酶的活性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有,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在上述探究性问题之下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并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四)优化高考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在高考改革的引领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还要优化教学评价,要由单一的评价主体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转变,使学生、同学都进入到评价主体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评价互动,并充分体现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引导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五)促进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还要充分把握高考改革的内涵,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评价,要面向高考改革带来的新要求,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信念,提升高中生物教师的学科交叉知识,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反拨作用和影响,要通过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策略,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链接和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积极主动地进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探究性生物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