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成华区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装备管理应用变革探索

2018-02-09李微波李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成华区图书区域

谭 伟 李微波 李娜

一、原有困境

1.图书管理平台缺失

2003年开始,成都市成华区着手配备、安装中小学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截至2009年区域所有学校图书馆均安装、使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图书馆(室)的管理,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效益。但由于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单机版,学校分别装备、独立管理,区教育局无统一管理平台,对所辖学校的新书上账、师生借阅等图书情况无法及时了解、跟踪,同时校际间图书互借也难以展开,造成学校部分图书长期无人问津、部分图书又长期供不应求的怪现象。

2.数字图书资源建设不统一

2009年开始,成华区教育局和部分学校陆续购买或受赠了部分数字图书资源,但由于不同资源不同系统不同入口,或权限约束,造成师生查阅不便、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个别资源长时间不为人知。与此同时成华区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又对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望而止步。

3.学校阅读活动认识交流不足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读书活动日渐重视,成华区各学校阅读活动也有序推进,但由于活动组织者的认识、阅历存在差距,一些学校读书活动已经开展如火如荼,一些学校还在苦思冥想,学校渴望能及时交流、相互学习,但往往因为时间、路程等原因而缓行;同时每次活动涌现的大量优秀作品常常也只在少数教师和学生中交流,难以在区域内及时展示、推广,削弱了活动的效果。

4.图书管理员专业素质待提高

由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普遍存在流动大、专业素质低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仅靠省、市、区每年几次的培训收效甚微,各级管理者及学校图书管理员自身都希望有一个相互交流、及时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尽快进入角色,及时完成各项工作。

二、成华区的思考与实践

面对工作中的困境,成华区确定了依托信息化技术环境,以 “一个主题、两个平台、三个对象、三个联盟”为策略的工作思路。

1.明确一个建设主题

成华区将图书装备建设管理主题明确为“I阅读,E成长”。字母“I”是英文中大写的“我”,谐音中文“爱”,即“喜爱”,同时也代表互联网络;字母“E”,谐音中文的“易”,即“容易,便捷”,也谐音“益”,“有益,增长”,同时也代表的电子技术。这样一个中西合并的命题表述,以较为简洁而明晰的方式表达了成华区图书管理工作以及阅读创新活动的思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和阅读资源的数字化;并围绕该主题逐年开展系列图书装备应用活动。

2.利用两个数字平台

近年,成华区图书管理工作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两大数字平台。一是区域数字图书资源平台。成华区与新华文轩合作,引入5万余册电子图书,建立区校两级数字图书馆,为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图书数字化管理平台,即四川省数字教育中的“网图”云平台。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3个途径来进行对系统高效管理。其一,利用后台基础管理数据进行图书装备过程管理,如,新配书目是否体现在后台检索数据中,以此督促学校书目上架;其二,利用学校图书流通数据及学校之间的图书流通情况分析,实时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及时调控学校图书工作开展情况; 其三,利用区域管理数据,如区级图书汇总情况分析表,把握区域图书整体配备情况,指导区域图书装备和选择。

3.服务三大对象

明确主题,建设平台,切实服务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对象,始终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对象1:外引资源 服务学校

一是优质的社会资源支持,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成华区红花学校是成都市的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成都市图书馆主动与学校合作,成为成都市图书馆分馆,市图书馆定期给学校交流图书,并向学校开放检索、查阅数字图书馆资源权限。

二是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从2012年开始,成华区与新华文轩合作,共同试点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引入数字图书,截至2016年底,引入5万余册数字图书,建立区校两级数字图书馆,免费向全区各中小学提供数字图书资源,为学校图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2)对象2:技术升级 服务教师

从2003年第一套单机版图书数字管理软件在成华区成华小学使用开始,迈出了成华区图书数字化管理第一步。

到2009年实现区域学校单机版图书数字管理软件满覆盖。2012年底,并入全市数字图书管理平台,完成区域海量图书信息的整合管理,全面实现了区域图书数字化管理,有效地提高区域图书管理水平。

在注重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与教研部门协同推进,将数字图书资源建设与教学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快速完成网络资源查询、收集、使用。例如:成华区列五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区数字图书平台学习与讨论功能,快速提取、展示课堂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

(3)对象3:开展活动 服务学生

从2012年开始,“I阅读、E成长”成为成华区图书建设和阅读的活动品牌。成华区充分利用区域数字图书平台及省图书“云平台”,开展阅读活动,组织了假期“网上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目前成华区在四川省教育云平台上登记注册学生约有6.5万,占全区90%的学生,部分学校创建了自己的阅读网页、微博,向师生推荐图书,上传读后感、演讲视频。五年来,成华区学校、学生参与“网上读一本好书”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9校到2015年全区所有学校参与,从12年暑期学生上传作品850个,到2016年暑期学生上传作品10 370个,从12年参与学生2 182人,到2016年60 000人。在近三年省市组织的“阳光阅读”活动中,成华区学校上传视作品数量一直居于全省近200个区县首位,年年获活动组织优秀奖。

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在2015年四川省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监测中,20项监测指标中成华区共有19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

三、构建三大图书联盟

通过区域图书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信息的分析,成华区图书数字化管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图书质量良莠不齐;二是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三是图书流通小学好于初中,而初中优于高中的问题异常明显。在实践中,省级管理云平台数据高度共享机制给了我们以极大的启发,同时省级图书管理云平台的全域图书信息联网查询也为全区图书资源的整合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此,从2013年开始,成华区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开始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构想与探索。

1.依托联盟校建设 组建图书合作馆藏联盟

为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将全区42所中小学根据地理位置和学校类别组建联盟馆,由联盟内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示范校作为龙头学校,各联盟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在平台上建特色馆,将本校独有的书和特色书存入其中。通过利用各成员馆的资源,减少不常用书籍的重复购置,扩充资金来源而不增加成本。使各成员馆的馆藏资源最优化。

2.借力图书管理中心组建设 构建图书管理人力资源联盟

为促进学校装备管理的水平提升,成华区向区域学科建设模式学习,成立了图书管理应用。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员在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成华区率先举行图书管理员资格考试,自行构建的考试软件、考试模式在全市推广。同时,采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和电教馆考察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了7个由图书管理员骨干成员组成的区级图书管理应用中心组,每个中心组每月组织各自片区学校开展应用活动和交流分享图书管理经验,通过“先进带后进,示范促普及”实现全区图书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

3.依据学校地域分布 建立师生图书、馆际互借联盟

通过“一卡通”馆际互借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区域师生统一编借阅号,通过网络平台跨校查询,读者在自己学校办理借阅卡,在各联盟学校均可借阅纸质资源。当前,省“云平台”实行实名注册,为馆际互借的实施做好了基础数据的准备。目前,我们仅限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类图书的借阅过程进行尝试。

四、结语

教育装备的生命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发展为装备应用插上了“翅膀”,成都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刚刚结束,成华区将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发展契机,在新形势下,探索图书装备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图书装备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成华区图书区域
分割区域
图书推荐
刘光强对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成华区“教育戏剧进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
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成都市成华区“ 青少年校园足球嘉年华”
班里有个图书角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