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2018-02-09张梦刘媛媛

智慧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腕踝针痉挛性偏瘫

张梦,刘媛媛

(辽源市中医院 康复科,吉林 辽源 136200)

0 引言

脑中风是临床医学上较难医治的一种重症[1]。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状况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风常会伴有繁多的后遗症,如麻木、失语等,其中痉挛性偏瘫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2]。痉挛性偏瘫根据病情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度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屈曲、行走呈现划圈姿势等,仍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重度患者则完全丧失活动能力,长期卧床不起。痉挛性偏瘫患者应当及早发现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39例,采用针刺结合腕踝针的疗法,疗效显著,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确诊。排除存在失语等认知障碍,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39例患者中,包括男20例,女19例;患者年龄区间42-81岁,平均(52.5±3.8)岁;观察组39例患者中,包括男18例,女21例,患者年龄区间45-84岁,平均(56.4±2.3)岁;两组7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39例患者运用常规药物乙哌立松片(国药准字号:H20133175;生产厂家:卫材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一次用药一片,一日三次。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针刺结合腕踝针进行治疗。针刺法将阳经穴位作为主穴位,取曲池、合谷、环跳、风市、昆仑、太冲、肩髃等穴位。将以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运用华佗牌毫针,先对穴位进行刺激,留针二十分钟。在取出毫针后,进针于腕踝针疗法中,用于治疗运动感觉障碍的上5区及下4区,留针半个小时,两天一次,以十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78例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若患者的CSI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痉挛情况越严重;若患者的FAM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采纳数据均运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78例患者的CSI指数及FAM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SI指数及FAM评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CSI指数及FAM评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数据如下:治疗前观察组39例患者的CSI指数及FAM评分分别为(13.64±1.85)及(41.23±2.16),治疗后的CSI指数及FAM评分为(7.26±2.1)及(80.37±2.12),对照组39例患者治疗前的两项数据分别为(13.39±1.96)及(41.34±2.18),治疗后的CSI指数及FAM评分为(8.59±2.2)及(70.17±2.56);两组参研78例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组间比较,治疗前(t=0.579,P=0.564);治疗后(t=2.731,P= =0.010);运功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t=0.204,P=0.839),治 疗 后(t=19.164,P=0.000);在本次研究中,两组78例患者在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39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据研究显示,中风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每一百个中风患者中,就会有75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致残率高达75%[3]。中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及褥疮等,为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均造成显著不良影响[4]。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轻者存在运动障碍,重者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为患者的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但在临床医学上,还并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5]。临床上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虽然对患者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而且还具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可能产生其它的不良影响。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可归结为虚、火、风、痰、气、血六因[6]。运用针灸疗法,疏经活络,通畅经脉,行气活血,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张心曙教授发明了简易高效的腕踝针疗法。在长期实践中,证明腕踝针疗法在治疗神经内分泌疾病上,有显著疗效。腕踝针疗法把疾病的表现部位归结到身体侧的六个纵区内,将身体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取六个定针点,不仅操作便捷,简单实用,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7]。在本研究中,运用针刺法结合腕踝针疗法为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的CSI恢复情况(7.26±2.1)及FAM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0.37±2.12)均显著优于运用常规药物治疗的39例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运用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及肢体运动功能,在临床运用中,表现出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加以运用。

[1] 李秀彬.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7):520.

[2] 吕慧青,遇永琴,李秀珍,等.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55.

[3] 徐永亦,廖穆熙.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5,(2):63-64.

[4] 姜桂美,贾超.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12-813.

[5] 黄马玉,冯丽丽.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45-1647.

[6] 冉小青,吴松,叶丹屏,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血流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0):20-21.

[7] 陈锦宇.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4):121.

猜你喜欢

腕踝针痉挛性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