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探索※

2018-02-09王延燕孟建霞柴一峰徐琬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针灸学灸法腧穴

陈 易 王延燕 孟建霞 柴一峰△ 徐琬梨

(1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治未病二科、针灸科,山东 枣庄 2778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北京 100029;3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山东 济南 250000)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疾病治疗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1]。针灸学是针灸推拿和中医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也是针灸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必修内容,如何讲好它,如何让学生吸收、接纳,并培养具有高阶思维、高阶能力的学生,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具有中医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2]。针对针灸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思路,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模式,即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使针灸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与中医特点相结合,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目的,突出人文医学教育理念[3]。

1 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教学资源的紧缺,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凸显,古板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信息化需求不匹配,造成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培养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独立思考能力,这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造成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和用人单位缺人的尴尬,这种怪现象的背后,是高层次、高能力、独立创造性人才的缺乏,是教育模式僵化的反映。当前中医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高阶段人才缺口较大,如何改革中医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是中医人才培养和振兴中医的关键所在。本科教育是中医教育的基础,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建立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文医学素质的培养是改革教学模式的目标。

2 针灸学特点

针灸学内容丰富,包含有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每一篇章内容迥异,课本内容编排思路与方法各不相同。其中经络腧穴内容丰厚,经络循行相似度高,腧穴较多,定位准确困难。刺法灸法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各个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各不相同,动手实践要求较高。针灸治疗的疾病复杂多样,疾病鉴别诊断不易[4]。这些针灸学内容的特点,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困扰,也使得学生的接纳度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

面对中医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针灸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课堂效率,转变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在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成果,提出四段式教学模式,即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将其融入到针灸学教学的内容中,帮助改善教学质量,缓解教与学结合困难的矛盾。

3 四段式教学模式

3.1 预习质疑 预习就是课前自学,质疑是通过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预习质疑是学生课前自发学习,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通过预习可以梳理知识点与疑难点,节约课堂笔记时间,重点关注疑难点和疑惑点,提高上课效率。针对经络腧穴学章节,每节课时间较短,所需要讲解的要点多,很多非重点穴位,不能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另外经络循行复杂,关键节点很难分清经络走向。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作为学生预习作业,通过自我学习和课堂讲授可以降低记忆难度。刺法灸法章节实际操作较多,教师通过提前实训课来加强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切实感受度,帮助理解书本知识。针灸治疗的疾病章节中由于课时安排,疾病相关的机制讲解较少,针灸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作为重点论述,这就需要学生在老师指引下,对相应疾病提前回顾所学的有关的解剖、生理、病理,深刻理解疾病发生机制。

预习质疑是老师的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二者互动的过程。在这当中需要教师充足的备课,全面把握学生课堂情况,了解学生困惑,掌握学生学习记忆规律。对于学生而言,预习质疑是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学习与课堂兴趣的积极手段[5]。

3.2 精讲多练 精讲要求教师讲清讲透知识要点、难点,多练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多层次、多方法、多角度的反复练习。精讲多练是从育人与受育者角度出发的。由于针灸学课时安排较少,内容较多,短时间学生接受与记忆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老师挑选重点、难点进行精炼讲解。经络腧穴章节重点讲述经脉的名称、分布规律、循行与交接规律,以及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概念、分布和作用,以及重点腧穴的主治作用、定位方法。刺法灸法章节重点讲解毫针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补泻手法,以及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证。针灸治疗的疾病章节需精讲一般病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作用和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对于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头针、耳针等,只需要简单提及。精讲并不是少讲,而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迎合记忆曲线和科学编排的体现。

人体经络循行相似度高,所属腧穴较多,定位精准困难,这就需要课堂内外的多加练习,从模拟人体到实体,结合挂图、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视觉印象,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记忆力。刺法灸法的内容学习,更离不开实际操作,课本对于操作的文字描述较多,难以记忆和想象,通过实操的练习,可以直观地掌握针灸技术。多练并不是题海战术、文字游戏,而是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操作。

3.3 拓展生成 拓展是指以已学知识和讲授内容为基垫,结合自身学习能力,进而衍生出对相似与未涉及讲授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这不单单是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是自学能力、思维模式、理解顿悟等多维度能力的综合。针灸学毕竟只是针灸内容的一个缩影,更多的针灸知识需要借助文献、书籍、网络、临床的挖掘与认知。例如针灸治疗的疾病章节中只是记载了常见病多发病针灸诊疗,对于疾病也知识从单一病种角度论述,而实际临床中疾病种类较多,复合型疾病较多,病程变化迥异。这就需要借助已学知识进行拓展生成,利用中医针灸理论知识,借助逻辑、推理、整合等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临床案例来锻炼学生拓展能力,激发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判断能力,摆脱填鸭式教学[6]。对于刺法灸法的实际操作,可以将学生分组,老师先示范个别穴位刺灸操作,让学生各个小组对于其他不同疾病,进行刺灸操作,在操作中锻炼手法,从中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团队合作能力[7]。

3.3 复习巩固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以加强记忆与理解。对于针灸学的学习,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的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生理、病理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其次,针对本节课所学针灸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背诵等方式,帮助复习巩固。复习巩固需要从本节课内容到本单元内容,再到本章节,最后到本课程,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复习。从经络腧穴到刺法灸法,再到治疗,前后贯穿性复习,这样可以理解针灸治疗的规律与疾病发展的过程,从中梳理与总结出针灸特殊的诊疗方式。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试卷测试等灵活方式,及时提醒和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4 结语

针灸学是中医教育课程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于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探索,形成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是师生互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出符合中医临床思维和就业需求的高层次、高纬度的人文医学生[8]。

猜你喜欢

针灸学灸法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