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活动设计原则与运用
——以《观潮》为例

2018-02-08朱廉清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潮操作性原则

朱廉清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侨光小学,广东 肇庆 526060)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称之为“大”活动,而把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多个具体环节称之为“小”活动。大活动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多个具体小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去除那些繁琐、低效的环节,直指核心学习目标。为此,不少专家建议,一节课的小环节设计,以两个或三个为宜,每一个环节设置在15—20分钟。为了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对小活动设计提出了三个原则:生成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以下,笔者将结合人教版第七册第1课《观潮》的教学设计来具体阐释这三个原则及其运用。

一、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地建构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这个理论对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极具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及获取经验,进而生成知识和能力。

《观潮》这篇课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章的结构可用以下板书来表示——

天下“奇”观(1):潮来前(2)→潮来时(3、4)→潮过后(5)

“潮来时”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部分从“声音”和“形状”两方面精彩地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观赏潮水,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难领会的,而且文字的描摹也较为生涩,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大。如何让学生领会到潮水是一种风景,一种壮美的风景?学生的自身体会很关键,必须让学生主动去领会文字,生成自己的认知意义。为了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体会潮水的“声”势之大及“形”势之壮观,本课小活动设计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为重点。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展开练习;其次,请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这两个步骤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依靠自身对文字的感受,用朗读这种外现的方式,把文字里的意义表现出来。老师最重要的引导就是让学生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信息,把它放在自己的朗读里。接下来,在学生基本生成对潮水壮观之势的感受后,老师可播放“钱塘江潮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澎湃气势。文本和视频完美结合,学生的领会再次升华,再次朗读时情感由内而外流露出来,由此,学生较好地建构了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美的感受。

二、操作性原则

操作性,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时要有明确的指引性,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并且做起来是容易的。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想要做好这一点是需要“功力”的。操作性,在我们的三维目标中对应的就是方法。老师在教学中,教授的内容是可以参考的,但是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却是独具个性的,它是老师平时工作与自身学习的心得体会,是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是老师工作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无疑,操作性原则对于教学目标能否高效达成,是一个关键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观潮》这篇文章的目标之一就是背诵“潮来时”(3、4自然段)。这个目标,可以作为课上的一个“小”活动。课上背诵,在小学课堂里是常见的,但是,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一股脑去背,不给学生做一些方法上的引领,学生在短时间里恐怕难以记诵一大段文字,由此学生也许会心急如焚,也许会心生埋怨,即使背了下来,也多是无效记忆。因此,引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就更显重要了。

对于此文段,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背诵。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图式和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随后,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做适当的讲解和补充,以促进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最后,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背诵第3、4自然段。

操作性原则对于突破教学活动环节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带入性,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里,产生更佳的学习效果。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一样,强调的都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但参与性原则侧重于学习的外在行为方式。这个原则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教学小活动时,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来展开。一堂精彩的课,不在于老师讲得有多精彩,而在于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有多成功。

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此参与方式的引导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新的课改理念下,为确保学生最大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非常适用的方式。尤其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提出,至少在理论上解决了我们班级制教学中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让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这种方式,更是我们老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最佳路径。

对于《观潮》一课中多个活动的设计,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笔者都试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先去探讨。如在“第二遍读书:了解结构,理清脉络”环节,老师就可抛出一个问题“作者是怎么写观潮过程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现文章的层次内容。也许学生的发现是繁杂的,零散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跟同学们一起去探讨,并说出自己那些零散的思想。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些零散的思想里找出金子,甚至通过指点能够点石成金,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点,就是源自他们的思想,是他们探讨的结晶,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将这三个原则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小”活动设计中,意在跳出大活动设计的框架约束,把教学中最本质最关键的理念注入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注入那些直指核心目标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这三点原则,相信教学的春天就在前方!

猜你喜欢

观潮操作性原则
观潮
钱塘江观潮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