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教书育人”的统一

2018-02-08岑燕萍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隐性育人

岑燕萍

(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40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懵懂孩童到青涩少年,从年幼无知到成熟理智,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度里,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镌刻着老师的影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优秀品质使教师成为大家心目中值得爱戴和感恩的人群,“老师”这个称呼也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受。

前些日子,在与学生家长的谈话中,得知他们的孩子在期末考试得到了不错的成绩时,心里感到欣慰。而令笔者最为开心的是家长们对本人“教书育人”工作上的肯定。笔者只是一位平平凡凡的美术教师,但家长们却肯定了本人存在工作岗位上的价值。细细回想,心里充满了喜悦感和成就感。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书育人”的统一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美术体验中融进情感

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传授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学习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我时常提醒学生:有兴趣的学习,难也不难;无兴趣学习,不难也难。为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趣味性;教师上课时,情感投入,以情打动学生;教学方式上变化多样,方法生动活泼,经常让学生欣赏范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功,从而使学生把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美术是情意表达的自由创作的产物。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倡创新精神,亦尊重学生艺术修养以及考虑到学生审美取向的不同,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热情的鼓励,对学生的独创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业小结引导学生互评时,笔者通常应用尊重学生审美个性和审美选择性的引导语言。如“你喜欢哪张作业?”说出喜欢的原因;“他们的作业各有哪些特点和不足?”这样的评价,适应不同的学生,使他们不会有失落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艺术和了解自己。美术学习需要从美术体验中带入情感,在情意表达中获得领悟和理解。

二、真正重视美术教育,给予“育”人新的目标涵义

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和育人的实践活动,是为国家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知识、技能和创作精神、实践能力,又要有崇高理想,还要有健康体魄和艺术修养。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创作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真正重视美术教育,是以其教育的功能深刻认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教书”即传授知识与技能,“育人”即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在校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宠爱中长大,抗挫折能力低与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缺乏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等情感品质。这就使“育人”在教学工作中有了新的目标涵义。

三、既重视显性教育,也重视隐性教育

各学科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也就是既要重视显性内容的教学,又要重视隐性内容的教育。而美术学科的显性内容是指所要传授的评述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教师讲授、演示和学生探讨并以作业显示的教学内容。美术学科的隐性内容,是指学生于美术教学过程中,或因教师的态度,或因与同学的关系,或因美术作品,或由美术创作的成功和失败等,无意识发生的对做人做事的态度、意志品质、价值观等的领悟而获得的教育。笔者认为,现在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代育人标准在自己的态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引导中,使学生受到隐性内容的教育。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艺术教育者,笔者心里装的是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扮演的不仅是老师,还是严父慈母、大姐姐、老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兴趣、特长,及时纠正偏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也是艺术教育者献给学生无私的爱。而爱是谱写这一主旋律的音符——这是笔者多年来工作所遵守的信条,也是在育人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的原因之一。笔者非常注重隐性内容的教育,例如:在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充分分析作品,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艺术的辉煌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开展游戏性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再有,教学以来,笔者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熟练的艺术技巧,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因此,教师应使隐性教育内容成为自己意识的自觉和行为的自觉,使“教书育人”获得统一。

在美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教师”与“画家”身份重叠的特殊现象,不少美术教师本身就是画家,如何寻找“画”与“教”的平衡点,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对美术教师而言,绘画创作和教书育人两者不可偏废,美术教师又不同于职业画家,如果以忽略“教”和“育”为代价,绘画创作很可能会缺失艺术传承的纽带。“教”和“育”,都是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我们希望“静心”和“潜心”培育的土壤里能够诞生出“仰望星空的人”,用他们的品格和胸怀支撑起我们的民族文化之魂。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隐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教书育人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篆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