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为剪而剪”到“剪随心动”

2018-02-08扬州市育才幼儿园郑黎丽

早期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剪剪剪刀剪纸

扬州市育才幼儿园 郑黎丽

案例

缘于“刚需”。日常使用的多元整合教材,常需要从配套的图片库里剪下相应图片,按要求贴到幼儿操作材料中。遇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大班孩子可以自己解决,小班幼儿却不能自理。一个班30人,每人每学期10多次的剪贴量,成了老师不小的负担。以往两种解决途径,一是空班老师加班加点剪;二是热心家长帮忙剪。“孩子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孩子自己做呢?”我暗自发问又心存疑惑: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否学习使用剪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了我依据: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3-4岁幼儿的目标要求: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于是,10月份“剪剪乐”游戏区正式开张。

对话“安全”。怎么安全使用剪刀?幼儿初次把玩剪刀时,我随机现场抓拍危险动作视频和图片供幼儿观察讨论,分析中儿童商量出安全使用剪刀的五条规则:1.使用前拔下防护套。2.不能将剪刀拿在手上比画。3.不能用剪刀指着小朋友。4.放下剪刀再讲话。5.用完及时戴好防护套并送回“家”。

一试“自由剪”。幼儿尝试独立使用剪刀,任意剪纸,体验剪刀的开合、力度,感受手指张力,尝试剪不规则纸片、纸条,学习遵守安全常规,建构操作常规:废纸入篓、作品进篮、保持安静、操作细心、要有耐心。

二试“沿线剪”。10月中旬,经过两周练习,幼儿的游戏有了情境,他们创设了“剪面条”。于是,我提供了操作材料,支持幼儿沿线一根根剪。经过多次尝试,部分孩子始终不能剪出整齐光滑的面条,教师个别指导时间又有限。于是,我们将幼儿作品拍摄上传群相册,请家长比对,配合亲子一对一指导。通过共同努力,幼儿进步十分明显。

三试“剪正方形”。12月份,多数幼儿已不满足于机械地剪面条了,他们玩起剪图形游戏。“我这个像圆!”“我的是正方形!”“我的像三角形!”天哪,这可是《指南》中4-5岁幼儿的发展目标呀!小班到底能不能进行呢?我决定:试试!为了让孩子们直观了解“怎样叫沿边线剪,什么样的边线才算平滑,怎样双手协调,如何根据需要转动图片配合剪”,我们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剪纸过程,又利用电子白板对幼儿作品进行现场评价。让幼儿在放大的一组作品中找出最好的,再找出边角需改进的,画标记说原因。经过近一个月的操作,大部分孩子都能剪出不错的正方形作品,掌握了方法,三角形亦无师自通。到此,操作材料图片库里的图片对幼儿已不成问题。

四试“剪圆形”。3个月后,他们又开始尝试沿线剪曲线和圆。虽然这是5-6岁儿童发展目标,虽然这需要腕部协调配合,但我不再纠结,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一个月的练习,全班大约三分之一幼儿能剪出圆形,剪纸水平出现分化。

五试“层次剪”。从4月份起,我们增加“剪剪乐”区域开放时间,扩大区域范围。我们投放九种三个层次图形材料,由幼儿在方篮内贴上星级评定标记,简单一颗星,中等两颗星,最难三颗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水滴型;☆☆六边形、单旗形、四角星形;☆☆☆双旗形、五角星形、太阳形)。幼儿自愿参与,据需选择、自发展示作品。

六试“创意剪贴画”。剪好的图形怎么办?活动后期,幼儿自发生成了“图形娃娃”的剪贴画尝试,把剪好的图形自由拼贴成作品,效果出人意料。

反思

1.目的得到蜕变,由关注结果进化为关注成长

“为剪而剪”是“剪剪乐”游戏的起源,这个由头多少带点目的性和功利性。但随着活动的深入,游戏的目标和过程越来越指向“儿童为本、剪随心动”。游戏由原先的单一价值指向,发展为多元目标追求,更加关注儿童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为不同梯度的儿童提供操作探索机会,重视儿童获得感与过程体验。

2.价值得到升华,由单一指向进化为整体提升

原先的价值在于完成任务,现在的价值直指整体提升。在“剪剪乐”游戏实施的一年中,儿童、教师、家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幼儿层面。剪纸有别于其他游戏,不仅需要幼儿的绝对专心、耐心,还需要特别仔细,手、眼、脑协调并用,这样才能剪出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否则剪破了、坏了会前功尽弃,无意中伤到自己或他人还存在安全隐患。儿童正是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情境中,激发了动手探究兴趣;培养了物品有序摆放、废纸入篓、作品进篮的规则意识;发展了剪直线、曲线、图形的操作能力;丰富了剪贴、创意画的整合经验,树立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尤其是内向、内敛的孩子,他们平常不爱表现,怕当众说话,但他们内心安静、动手能力强,更擅长用作品说话,“剪剪乐”游戏帮他们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教师层面。在“剪剪乐”游戏中,老师能遵从儿童天性,为儿童营造开放的、支持性的剪纸探索环境,满足儿童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尊重儿童不同层次发展速度,允许儿童个性化生长。其儿童观、教育观更开放。

家长层面。丰富了剪纸认知,增加了对孩子能力的了解,提升了创意剪纸的指导能力。

3.策略得到优化,从直面技能进化为直面方法

从创设“剪剪乐”游戏起,教师期待的就是儿童自己学会剪的技能,使用的策略就是技能训练。随着儿童兴趣、需要的频繁显现,教师及时调整优化指导策略,以儿童喜爱、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儿童习得剪纸学习的方法。

打破边界。在儿童自发生成“剪图形”游戏中,教师看到了契机。虽然也曾顾虑,到底是应该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将每个孩子“沿直线剪”的技能练练好?还是应追随儿童发展,允许部分孩子打破年龄界限,大胆尝试,开展高一层次的剪图形游戏?最终答案是肯定的,我支持儿童挑战,从正方形→圆形→其他图形→创意剪贴画,难度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内容越来越丰富。

个性发展。相同、单一的游戏内容不适合儿童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儿童都希望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此时,幼儿最需要层次性操作材料和自由学习机会。为此,我们为儿童游戏增加时间、拓展空间,增添层次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按需取材,让能力强的孩子跳一跳摘果子,让能力弱的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

信息技术。引入视频分析、动图辨识等信息技术,让儿童不仅玩剪纸游戏,还知道应该怎么剪?怎么剪得好?集演示、操作、评价于一体。

家长跟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请家长援手,帮助那些动手能力弱、剪纸有困难的孩子,展开一对一指导帮扶。

成长

1.做儿童喜欢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程一定要是儿童乐意参与的。“剪剪乐”游戏的深入正源于儿童不断获得挑战成功的喜悦,这激发了儿童探究的热情,培植了儿童一个又一个兴趣点。

2.还儿童真正的自主。“这不行,那不许”的自主不是真自主,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是: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切不可因怕安全不让幼儿玩剪刀,去“成人中心”才是对儿童游戏最好的解绑。

3.育儿童良好的习惯。“剪剪乐”游戏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操作、整理、评价习惯。其最大特点“静”,幼儿操作中必须静心、细心、专心、耐心,尤其同伴操作的暗示,会促使好动、活跃的孩子保持安静,做到专注操作、不浮躁;谨慎使用剪刀,懂得安全自护;材料收放及时归位;材料使用废纸入篓,笔入筒、剪刀胶棒入盒,作品入篮;作品鉴赏懂得观察、比较,分析,客观评价、取长补短。

4.给儿童及时的跟进。追随经验,及时跟进,使儿童的学习有起点,无终点。案例中,幼儿从自由剪→沿直线剪→剪正方形→剪曲线、圆形→任意图形,儿童每阶段成长,都得益于教师在材料、组织形式上的及时跟进。

我庆幸并未受制于“为剪而剪”的初衷,遵从了儿童内心,让儿童剪随心动,为儿童赢得更多成长机会,保护了儿童对“剪剪乐”游戏的持续热情。下阶段还应关注儿童对边线吻合和“直角、锐角、圆弧、波浪”等细节处理,关注儿童的耐心、完成作品的细心、保持环境整洁的责任心,尝试将扬州剪纸艺术融入课程,带给儿童别样的剪纸体验。

猜你喜欢

剪剪剪刀剪纸
钝剪刀
剪纸
鹧鸪天·春慵
剪剪画画,遇见非洲印象
风有一把剪刀
剪纸
剪纸
滚切式双边剪剪刃间隙调整研究
剪纸鉴赏
眉毛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