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小组合作学习

2018-02-08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猴子同伴幼儿

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盛 妍

经过长时间的一线工作,我观察发现当下幼儿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幼儿能力的强弱差异,挫伤幼儿合作的积极性;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兴趣差异,使合作出现矛盾;教师的指导误区,使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希望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一、展现合作成果,体验合作快乐

在“给滇金丝猴建个家”的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构建房子的方案,这是幼儿首次利用材料建构立体的房子,但活动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困难,树屋组的孩子不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将吊床固定在树上,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合作,利用打结的方式固定了吊床,当孩子看到自己设计的房子被呈现出来的时候,自发地击掌庆祝。为了让每一组孩子都能体验到作为设计师梦想实现的自豪感,本次活动中,教师融入每一组进行指导,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助下,孩子们完成了一件件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力的作品。

大班幼儿合作动机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对合作结果的认知,即幼儿体验过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好处,懂得只有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另外,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获得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二、合理组合方式,促进合作开展

在“发现之旅——参观动物园”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寻找最佳游览路线,并将询问饲养员阿姨的问题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时问题出现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幼儿很快就将路线图画好了,其他组的孩子却迟迟完成不了,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这两组都有绘画水平较高的幼儿,于是我重新对小组进行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绘画水平较好的幼儿,以保证绘画部分的完成。另外,由于这次活动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所以在幼儿能力差异上,我也进行了一定的搭配,即使在幼儿自荐选举组长的情况,整体的人员分配还是比较均匀的,孩子们在互补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在相同时期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能力的强弱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从而解决了以往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此外,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

三、投放适宜材料,习得合作技能

要在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情境,并提供适宜的合作材料,以材料为中介促进幼儿与同伴的合作。在制作“纸箱猴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利用不同大小的纸箱组合成猴子的形象。首先,孩子们自由选择纸箱来进行猴子身体的拼搭,刚开始,每一组幼儿都挑大箱子,可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同样大小的箱子搭出来的形象比较奇怪,于是就去找小点的箱子,由于每组拿到的箱子大小不同,搭配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教师就提出:“你们可以和其他小组协商来交换箱子。”这样,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互换与协商过程中达到了搭建的最佳效果。猴子主体形象建构完成后,幼儿开始在班级材料箱寻找各种辅助材料,由于分组幼儿的需求不同,问题也出现了。轩轩拿了一堆毛梗想做猴子的头发,但同组的恺恺却觉得用彩带更合适,于是两人出现了分歧,我看到后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哪个更加好看呢?”小组成员都觉得彩带更好看,于是我问轩轩:“你觉得呢?”轩轩听了大家的意见,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就这样小组间对问题的不断交流、协商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了。

猜你喜欢

猴子同伴幼儿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寻找失散的同伴
永远的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