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项目投资评价阶段统计应用提升策略

2018-02-07沈亮秦奋倪万珊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4期

沈亮+秦奋+倪万珊

摘 要:根据供电公司有关设备数据的统计,要坚持以数据求真为基础、以数据用实为目标,引入数据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设备统计管理规范,构建高效设备统计管理体系,深度挖掘设备信息管理价值,推动创新统计工作,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

关键词:配网项目;投资评级;统计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210

电网企业属于数据密集型企业,投资计划阶段的统计应用是电网投资提升策略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公司发展评价指标、电网发展相关评价指标、电网经营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策略提升研究,并且对电力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了电力公司相关数据的实际计算值和理论期望值,为供电公司对薄弱项目的精准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电网企业的投资精准率,同时为电网数据资产的管理奠定了基础[1]。在对企业项目进行投资时,指标计算值和期望值差距较大的项目,企业应该考虑优先投资,如:电费回收率、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投资完成计划率、单位投资增供电量、生产性检修完成费用、单位电量输变电成本、固定资产创收能力等等,这些指标的实际值和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供电公司应该首先对涉及到这些指标的电力项目进行精准投资[2],来弥补供电公司在运转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供电公司以数据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数据采集、存储、维护、应用、评估及归档)为出发点,加强业务部门协同,整合公司数据资源,融合规划计划系统、SCADA系统、智能公变采集系统、用电采集系统、PMS2.0等平台资源,实施“六步法”归真设备统计静态、动态数据,通过多主体协同的方法来落实和提升数据资产的应用效果,即利用多方位的数据来源协同、多专业的部门协同、多模型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电网规划目标、电网投资决策、电网运维检修的“三个精准”,进而系统地分析研究通过数据资产的管理带来的直接财务效益和战略效益、外部效益所体现的间接经济效益,实现数据资产管理的价值挖掘,有力提升统计服务公司质量。

通过“多主体协同”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三个精准”目标。建立“多方位的数据来源协同、多专业的部门协同、多模型的评估方法”,推动各业务系统集成应用,促进各类专业数据共享融合,同时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跨专业企业级分析,捕捉公司运营中的规律性、趋势性信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有力提升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和效用。

1 加大薄弱项目投资力度,提高企业的精准投资度

目前,电网公司的电费回收率、新农村电气化覆盖率和电力光纤率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强和改善电力网络结构,使之既可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又可降低容载比。变电所增加主变台数,次级电网增加转移负荷的能力,做到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各变电点负荷预测精度和变电容量配置精度,提高变压器和架空线路可用系数。所以,要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网络兼容性,发挥供电企业强大的电力网络优势,加强电力网络通道的可用率,降低用电故障率和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2 建多模型评估体系,实现电网投资决策的精确性

供电公司建立其完善的评估模型,加大对模型评估体系的资金投入,以便进一步提高电费回收率、售电量预测准确率以及电网负荷预测准确率。使用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将复杂的电网投资建设问题分解成电网经营收入、电网能承载的最大负荷、电网资产维护成本等若干个组成指标,并按支配关系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结构,权衡电网项目新建与改造的利弊,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形成一份完整可行的电网改造对象清单;将地区实际用电负荷曲线的波动于电网的运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投资项目开发阶段引入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实现项目的科学储备;在按照评估体系所量化的投资效益进行排序,结合投资额度择优选择投资建设项目,实现数据资产的高效利用。然后通过各个对电网投资方案的两两比较,结合决策者的经验判断,按照项目匹配度优选项目,确定最终优化的投资组合方案。

3 积累各类项目投资效益经验数据,形成完整的项目投资闭环评估体系

持续分析各类项目投资边际效益函数曲线,标准化有效可行的决策方式方法,实现电网投资决策的精准性同时持续提升电网投资的决策能力。譬如,通信主干网运行故障率、单位投资恢复能力收益率的实际计算值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面对这些差距,供电公司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通信主干网络的建设,确保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全天候暢通;若通信主干网遭到破坏,应即使抢修,尽快恢复主干网通信。

4 按照项目匹配度进行选择,确定最终优化的投资组合方案,增加产出投入比

将储备库项目与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对比分析,按照项目匹配度优选项目,确定最终优化的投资组合方案。并且要使用多个统计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一将所有设备的信息采集频度,实时数据协同一致,将各个孤立的信息平台融合为综合统计信息大数据库,促进公司的各个专业高效执行公司级的指标规范,使得数据之间能够得到较高程度的融合,增加数据资产的使用价值。注重项目投资后的闭环评估,积累各类项目投资效益经验数据,持续分析各类项目投资边际效益函数曲线,标准化有效可行的决策方式方法,实现电网投资决策能力的持续提升。

5 借鉴系统科学学的思想,系统化统筹数据及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

借鉴系统科学学的思想,统筹考虑数据资产管理的源头管理、质量管理、口径管理以及使用数据评估产出效益,避免各个管理阶段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追求全局最优,努力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创收能力,加快电网设备升级,降低单位电量输变电成本。在寻求每个管理阶段结果最优的基础上,达到公司数据资产管理整体最优、成本最低的目标,使统计所得数据更便于投资决策者使用、数据资产阶段管理更加规范、数据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技术上的保障以及项目投资后的闭环评估更具使用价值。

6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统筹指标口径,优化数据共享及融合程度

统筹指标口径,依据国网公司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每年年初对统计部门进行专业培训,使各专业管理部门紧密对接,同时在公司范围内规范指标名称、明确指标定义,避免综合评估数据标准不统一对业务集成造成的影响以及不同管理体系间对指标理解的歧义、混淆;使用多个统计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一将所有设备的信息采集频度,实时数据协同一致,将各个孤立的信息平台融合为综合统计信息大数据库,促进公司的各个专业高效执行公司级的指标规范,使得数据之间能够得到较高程度的融合,增加数据资产的使用价值。在线路设备的建设初期就进行设备数据的统计工作,从线路设备立项、设计、建设施工期间即着手整理相应的设备数据,同时要求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按PMS系统表格录入相应数据,在线路设备移交验收前提供,再由供电公司进行数据核对与运维确认,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与继电保护微机化率,增强电网数据检测的准确性,保障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健全数据资产的管理体系。

7 实行 “多主体协同”,实现电网投资的“三个精准”

实行 “多主体协同”,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电网投资的“三个精准”,根据对已有数据资料的分析,设定投资规划,权衡电网项目新建与改造的利弊,充分考虑杭州地区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形成一份完整可行的电网改造对象清单;将余杭区实际用电负荷曲线的波动于电网的运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投资项目可研阶段引入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实现项目的科学储备;在按照评估体系所量化的投资效益进行排序,结合投资额度择优选择投资建设项目,实现数据资产的高效利用。

8 对储备项目按照投资效益进行排序,确定最优方案

根据各类电网投资额度,择优选择项目确定投资计划的具体方案充分采纳专家知识评估,采用短板效应力理论将储备库项目与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对比分析,按照项目匹配度优选项目,确定最终优化组合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子毓.电网项目全口径全过程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1).

[2]邓伟妍.电力项目财务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