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问题与改革

2018-02-07兰加规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高职改革

摘 要:根据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面临轻视实践、重视理论的实际情况,文章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199

0 引言

新时期,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与系统越来越发展为智能化、高精度化、高速度化,并且基于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下,企业的设备与产品也不断地换代升级,为此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量好的机电产品与技能水平高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该需要,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实施改革的措施,从而培养大批高精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最终跟迅速发展的市场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1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学时较少

在进一步改革教学的影响下,跟其它的专业课程相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显著地减少,面临教学课时少、教学知识多的矛盾,而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

1.2 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电一体化教学仅仅重视理论讲解,机电知识常常具备复杂的理论、抽象的概念,且密切联系电路、物理、数学等知识,尽管较为清楚地叙述了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理念、基本控制过程、原理等内容,可是因为原理图过多、表达较为抽象化,学生难以接触到实物,所以常常体会到学习的单调、乏味。并且,很少涉及到设计调试工艺、安装面板开孔图、安装电气接线图等内容。这样一来,实际的制造需要、控制系统设计跟理论教学面临相应的差异性。

1.3 实践和理论教学不统一

近年来,PLC技术得以普遍地应用。并且,PLC教学过程注重动态地呈现控制环节与实际的对象模型,然而,因为受到难以维护、重量大、体积大、价格高等要素的制约作用,较难在实验室予以安装,学生在实验当中难以体会到实践的成就感与快乐感,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1.4 学生的基础和素质比较低

因为高校扩招的影响下,生源质量降低,学生缺少较强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所以导致学习基础课程不够扎实和系统,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建构合理、科学的课程系统

在高职教育当中,需要建构校企合作制,立足于实际岗位,注重跟用人企业的交流,进一步分析用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工作的需要作为向导,立足于工作任务载体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系统进行重新地设计,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成效。对于课程系统的设计而言,务必有效地兼顾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从而设计跟学生学习现状相适应的课程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有效地统一实践和理论,凸显教学的目的性、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职院校是储备用人企业技能性操作人才的关键基地,其发展跟用人企业的肯定与否存在密切的关系。为此,高职的教育目标与考核要求应结合用人企业的标准,紧紧围绕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立足于岗位技能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凸显专业化,从而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系统。并且,有效地改革教学设计、组织、考核等过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取得职业资格证,最终跟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相符合。

2.2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而言,且显著特点是抽象、理论性强、信息面广,教学知识较为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需要统一场地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这一部分内容的情况下,一般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原理图,然而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会造成教学质量的降低,倘若结合动画的手段演示电路原理图,再加上教师的认真分析,那么就能够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够为学生讲解电路的一系列元件等,从而能够实现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实现教学设备与场地的完善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教学设备和场地会显著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务必建构一体化的教学场地,设计有关的设备,保障顺利地开展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需要建构实训一体化系统,清楚“教、学、做”的标准,保障正常地进行模拟教学,进而使“教学、培训、生产、评价”这种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完成,最终实现学生实践技能与理论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缺少资金与场地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互利互惠、共享资源的原则,跟用人企业协调好,以建设校外的实习场所,进而给学生打造能够实践自我的良好平台,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掌握的内容。

2.4 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注重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高职院校能够选派一部分年轻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并且定期考核其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也能够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和专家充当兼职的教师,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学校也需要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和进修,让教师充分地应用一部分课余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参观,从而不断累积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中才可以变得游刃有余,最终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的印象。总之,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有效地统一了实践和理论,为学生的顺利毕业和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务必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立足于实践应用设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程系统,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配套设施等,从而给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建平.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2009(02):181-182.

[2]盛秀兵.试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05-106.

[3]蔣贤海.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04):182-184.

作者简介:兰加规(1984-),男,瑶族,广西南宁人,本科,研究方向:数控与模具。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高职改革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