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轰炸纽约——纳粹德国远程轰炸机传说

2018-02-07匡己

看历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利坚纳粹德国希特勒

匡己

为了实现希特勒让纽约陷入一片火海的幻梦,“美利坚轰炸机”计划应运而生。但以纳粹德国之国力与资源,以及多线作战之窘境,这只能属于纸上幻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设想以及技术设计并未失传,而是被以美苏为主的战胜国所继承,并在它们各自的军机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战时期,英美两国对纳粹德国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是导致后者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纳粹德国也有过要对英美两国,特别是美国进行战略轰炸之企图,只不过受制于种种因素,这种企图未能得逞。这种企图由形形色色的秘密武器计划构成,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远程轰炸机,它们有一个很唬人的名号——“美利坚轰炸机”。

战略轰炸

纳粹德国作为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其领导层大多都有行伍经历,如希特勒在一战时期是一名蹲战壕的步兵;戈林在一战时期是一名飞行员。至于纳粹德国的高级指挥官,大多也都曾参加过一战,如纳粹德国初期空军负责人韦弗,一战时期是一名参谋;二战后期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一战时期有过步兵和炮兵部队作战的经历;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则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是一名潜艇艇长。

这几个人都与纳粹德国的远程轰炸机计划关系密切。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组建空中作战力量的国家之一。在一战时期,其率先使用大型飞艇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随后又投入名为“哥达”的重型轰炸机,给英国人制造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恐慌。这种全新的空中作战方式,刺激了一个名为杜黑的意大利军官,他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战略轰炸为核心的空权论。

杜黑的理论随后流传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家其实也在探索关于空中作战力量如何使用的问题,他们依据各自国情从杜黑的理论中各取所需,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比如美国陆军航空兵和英国皇家空军在战略轰炸的路上越走越远,美国海军航空兵和日本海军航空兵则重点发展精确战术轰炸也就是俯冲轰炸机,苏联则将空中作战力量视为陆军的一个重要补充,发展出了空地协同战术,也就是飞机配合陆军,充当超机动炮兵。

德国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处于欧洲大陆中部四战之地的国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陆上,故而其陆军的强弱至关重要。由此考虑,德国应该选择苏联模式,走空地协同的路子,搞一支配合陆军的超机动炮兵出来。

这也正是戈林的想法,他在1935年3月9日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首次向外界披露纳粹德国已经存在有一支独立建制的空军,其实际的组建工作,则在两年前纳粹党刚上台时就已经展开。这支年轻的空军,主要由经历过一战的老飛行员与抽调自陆军的军官构成,所以在空军与陆军的关系上,没有出现其他国家的扯皮内耗现象,为发展空地协同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一年后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上,戈林对纳粹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任务进行了规划,主要包括夺取制空权,拦截作战,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等,基本上都是在走超机动炮兵的路子。

但戈林效忠的老大希特勒却有不同的想法,根据这位独裁者的密友斯佩尔日记所披露,希特勒关注美国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如何让纽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故而早早就开始幻想要对美国最大都市制定一些攻击计划。这些攻击计划包括派遣特工去搞恐怖袭击,用远程导弹进行轰击以及研发远程轰炸机。

研发远程轰炸机并非是希特勒的原创,而是来自于纳粹德国初期空军负责人韦弗,此人虽位居戈林之下,却在空军事务上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以面见希特勒陈述自己的各种想法。韦弗在一战时期服役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按道理说他应该是空地协同的死忠,但他却在接触飞机之后离经叛道,转变为空军独大的一个鼓吹者。他对于纳粹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使命,有着与戈林截然不同的看法:主动出击,通过轰炸敌人的空军基地,将其空军消灭在地面上;通过轰炸摧毁敌人的交通系统,比如铁路、桥梁等等,阻滞敌军兵力调动;通过轰炸摧毁敌人后方的工厂,以降低其战争潜力……

希特勒对韦弗的想法很感兴趣,并支持其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于是早在1933年,纳粹德国的远程轰炸机项目就已经启动了,其最初的名号还不叫“美利坚轰炸机”,而是叫“乌拉尔轰炸机”。乌拉尔乃是苏联境内巨大山脉与河流地区的称呼,也是苏联军工业集中之地,取这个名字,言下之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早在纳粹党上台时,就已经盘算着要对苏联动手了。

1934年,“乌拉尔轰炸机”项目正式启动,启动方式是极其秘密的。韦弗绕过戈林直接出面,找来两家德国航空企业,一为容克斯,一为道尼尔,将军方所需技术指标告之,然后要他们火速拿出方案来。

德国的航空企业,实力不能说不强,但其刚刚从一战后的长期萧条中复苏过来,各方面条件都还在完善中,加上长期受军备制裁,在大型飞机的研制上缺乏经验,仓促之间要上马一种全球皆无的远程轰炸机,还真是难为他们了。即便如此,两家航企还是在大约两年之后,就拿出了各自的原型机,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飞。试飞的结果,没有发生奇迹,两家航企的产品性能都不怎么样,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航程一项上,都没有达标。军方要求能带两吨炸弹飞至少2500公里,容克斯拿出的JU-89勉强及格,但载弹量不足,道尼尔则是不带炸弹的情况连2000公里都飞不满。

不满于两家航企之表现,在1936年,韦弗又发起一个A计划以替代“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并另寻一家德国航企,即亨克尔公司,希望它能带来惊喜。此公司由德国航空天才恩斯特就·亨克尔创立,设计思想上颇为激进创新,纳粹德国后来的许多超前战机都出自于此,包括喷气战机、火箭战机。以其能耐,要设计一款远程轰炸机,也并非不可能。

不料,韦弗坠机了。1936年6月3日,在从柏林飞往德累斯顿的路途中,韦弗死于飞机失事。讽刺的是,他所搭乘之飞机,正是其寄予厚望的亨克尔所造。

韦弗一亡,戈林就全面掌控了纳粹空军,希特勒也在其诱导下暂时忘记了让纽约陷入火海的事。战略轰炸的声音绝迹于纳粹空军内部,精确轰炸或者说俯冲派成为主流势力,容克斯和道尼尔的“乌拉尔轰炸机”项目被戈林立即叫停,亨克尔的A计划则在最大限度满足了军方提出的新要求之后,得以保留。这些新要求包括要让一个16吨重、22米长的大家伙像一架6吨重、10米长的俯冲轰炸机那样去搞俯冲,以攻击地面上的一个要塞、一群坦克,而不是去做它该做的事:战略轰炸。

在俯冲派的主导下,纳粹空军开始急剧膨胀,1935年戈林大放厥词时,其麾下战机不到一千,到1939年9月闪击波兰之前,这个数字就已经突破四千,为当时全球仅次于苏联空军的强大存在。

当然这个强大是有时间限制的,当二战烽烟一起,纳粹德国的威风一过去,就开始转向疲于奔命与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当英美两国屡屡以千架以上的远程轰炸机对纳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空袭时,躲在柏林防空洞中的希特勒等人懊恼之下,就开始重拾当年的“乌拉尔轰炸机”计划以及让纽约陷入火海的幻梦,“美利坚轰炸机”应运而生。

方案群起

1940年11月到1941年5月之间,希特勒、戈林等人就“美利坚轰炸机”计划进行了研究。

此时的国际形势,乃是纳粹德国与法西斯意大利在欧陆与北非全面占优势,旧日本帝国则在东亚地区横冲直撞,看起来轴心国是局面大好,但美国方面已经公开表态,要在武器等方面对英国进行支援,罗斯福总统则在他的第12次炉边谈话中,明确表示美国是不能容忍那些残酷侵略行径的。这些信号让轴心国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旧日本帝国图谋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纳粹德国则图谋尽快结束欧陆战事,同时还着手研究一些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攻击计划。

美国距离欧陆甚远,隔着一个大西洋,最短航程也在五千公里以上,以纳粹德国当时最能飞的飞机,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但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在1940年对纳粹德国的亲善态度,让希特勒等人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以葡萄牙控制下的亚速尔群岛为基地,用远程轰炸机攻击美国纽约等地。

亚速尔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东中部,距离美国本土大约有三千公里远。纳粹德国高层给几个航企下单,要他们研发新型远程轰炸机。

几个航企之中,有早已经参与过远程轰炸机项目的容克斯,也有从未收到官方邀请,却一直在自费研究,意图异军突起者,比如梅塞施密特。

梅塞施密特擅长制造战斗机,但公司高层对轰炸机兴趣也颇浓厚,早在韦弗主管空军的时代就开始自己掏钱,秘密研发远程飞机,而且其设计十分惊人,航程超过两万公里,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这显然属于幻想,因此一直处于图纸状态。在1940年8月,志得意满的纳粹党认为他们即将统治欧洲大陆与非洲大陆,这就需要提前研发一种可以飞到非洲大陆中部和南部的远程飞机。梅塞施密特将这个要求与“美利坚轰炸机”合并,把原来那个惊人的设计方案拿出来,游说军方,企图同时从纳粹海军和纳粹空军那里吃到订单。纳粹空军最终给了它6架订单,纳粹海军也表示他们是唯一入选者,具体数量待定。随后梅塞施密特内部开始抽调大量人手、設备和资金用于远程轰炸机的开发。

开发的速度极其缓慢。图纸上的设计一旦进入落实模式,就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原型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与梅塞施密特最初自吹的那些数据相去甚远,军方大为失望,纳粹海军的新领导邓尼茨则是直接打出了叉叉,表示不会再考虑这种飞机。

虽然梅塞施密特在纳粹空军都几乎已经失去了兴趣的情况下,还在执迷不悟地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最终这种远程轰炸机也没有出炉,只造出了一架毛病多多的原型机。1944年10月18日,戈林正式叫停该项目。

再来看容克斯,这家可谓是早有教训在前,故而经验丰富,一接到军方通知要研发“美利坚轰炸机”,它就毫不意外地搬出了当年的老设计,拟以简单省事的方式尽快搞出来,免得希特勒或者戈林又突发奇想,改来改去,形成难产。当年容克斯在韦弗身亡之后,通过为德国民航开发大型客机等手段,将最初拿出来的JU-89型飞机成功地延续了下来,并发展出JU-90,JU-290等型号。以此为经验,容克斯的方案是把JU-290放大增强,并冠以JU-390的型号。JU-390的研发进展,比起梅塞施密特的不靠谱设计要快得多,原型机试飞的结果也令军方很满意。

不仅军方满意,旧日本帝国也很满意,为此特意与纳粹德国展开谈判,要获得许可证以生产这种大飞机,用来轰炸美国本土,也就是另一个“美利坚轰炸机”计划。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容克斯的JU-390也没有迎来量产的一天,最终只造出了两架原型机。各种“美利坚轰炸机”设计方案中,若要在大胆前卫上分个先后的话,那么最有资格的两个候选者,就是出自于霍顿兄弟的飞翼轰炸机与森格尔的“银鸟”空天轰炸机了。

霍顿兄弟本有三人,分别名为瓦尔特·霍顿、雷玛·霍顿和霍夫曼·霍顿,三人都是纳粹空军的飞行员,业余从事飞机设计,其中霍夫曼战死于敦刻尔克上空,沃尔特则是王牌飞行员。有着实战经验的霍顿兄弟,对于设计飞机这件事,有着与那些航企设计师截然不同的理念,他们认为就“美利坚轰炸机”计划而言,传统的飞机结构已经过时,需要一种全新结构的飞机,方能满足军方要求,直至实现希特勒将纽约化为火海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利坚纳粹德国希特勒
今年不举办“美利坚小姐”选美:这项赛事的历史表明,它可能强势归来——也可能一蹶不振 精读
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
浅谈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的军事部署
美利坚的麻烦事
纳粹德国精神动员的特点初探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