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策略

2018-02-07王亮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王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相应的历史知识,并且要深入落实教材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具体的行为习惯出发,从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渗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情感;历史知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76-02

在21世纪的新时期,爱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作为新世纪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转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更好地提升自身对祖国发展历史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初中历史教师肩负着极大的重担,教师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明确教学目标,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将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清楚,这里面的知识点应该包括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通过“开门见山”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爱国主义”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学生才能更自然地接受中国历史中的各个事件,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在对《辉煌的隋唐文化》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在上课前直接给学生书写了教学目标,其中前几个教学目标都是课文中的内容,比如,隋唐文化的内容、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作品等的特点及发展情况。最后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了解隋唐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封建社会最顶峰时期的基本文化情况,提升自身对祖国的热爱程度。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一眼就意识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随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目标,教师在公布完教学内容后,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师:“大家仔细阅读本节的教学目标,体会一下本节课中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学生A:“隋唐文化的发展情况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学生B:“体会隋唐时期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并从中加强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见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层,感到十分欣慰。

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一开始就已经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更好地挖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问题情境不同于其他方式的情境再现,它的主要方式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系列的主题问题,创设的问题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创设问题。当问题创设结束后,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开始思考,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回答逐步引导其进行思考,从而逐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比如,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上课前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大事记”的视频节目。解说员激情的解说和精彩的内容让学生们都投入到其中。教师见大家都全神贯注,开始逐渐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大家想想,我们祖国是什么社会制度?”学生们:“社会主义制度。”当视频播放到英国夺占香港时,教师继续询问:“香港为什么被英国抢走呢?”学生们思考一段时间后回答:“因为中国当时比较弱小。”教师:“那为什么又还给我们呢?”学生们:“因为中国国力富强了。”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所谓的‘人弱被人欺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大家对祖国的爱国之情逐渐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教师要最大限度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借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使用多媒体的影视作品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会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自在。借助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深层次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

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相应的历史背景。可以展示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宏大战争场面,以及曹操挥军北上的战争场景,可以让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思维来充分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当时的事件进行充分的认识。教师通过充分的引导,来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同时让学生借助创造性思维来想象假如曹操当年没有在赤壁中失败,会出现什么样的历史场景。从具体的作品中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面对祖国的历史危机的时候,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可以观看《南京大屠杀》《甲午风云》等影视资料,直观地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九七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钓鱼岛图片,以及历史上钓鱼岛的相关情况,同时将著名演讲家一横老师精彩的演讲播放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扩展历史知识信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往往较片面,很多学生喜欢用孤立的角度看待问题。面对不同的历史问题,学生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件中,不能很好地将这件事之前或之后的事情贯穿起来。而历史就像是一个万花筒,这里面不仅仅有“正能量”,还有很多“负能量”,比如,一些卖国贼、贪官等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始终以孤立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对待这些负面因素时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在讲授课文时适当拓展历史信息,让学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在讲授课文《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一单元时,当教师讲到“火烧圆明园”这一环节时,很多学生对当时中国人产生讨厌的心理。很多学生表示如此奢华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掉,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满清政府的无能和碌碌无为,甚至有的学生将这种气愤发泄到班级中的一位满族同学身上。教师见状抓紧给学生梳理清代的历史,将当时火烧圆明园前后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人做得各种努力向学生做介绍,并引导学生意识到清代政府的腐败并不是满族人自己导致的,而是中国长达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程度再次被点燃。

总之,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将基本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从更多的角度对祖国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通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展历史知识信息等角度开展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王大兵.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张英.浅谈在初中历史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J].现代教育教研,20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