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浅析

2018-02-07刘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汽车人才管理

刘凯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南京 211806)

1 引言

技术创新管理是一种从实验室创新构思到反复试验论证再到技术研究开发,最后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管理活动。技术创新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随着人们乘车需求品质的日益提升,比如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必须紧贴市场需求变化,追随并引领汽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2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

2.1 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1980年我国汽车年销量仅20万辆。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制造产业也发展缓慢,甚至在1998年至1999年间,出现全行业亏损。进入2001年,我国加入WTO,汽车制造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00—2007年,我国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2.8%。2009年全年销量1,364万辆,我国汽车销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2011年受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影响,全年销量同比增速仅2.45%。2012到2015年,我国汽车年均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8.3%。2017年全年销量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①。

2.2 技术创新管理现状

2.2.1 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我国汽车行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具备相当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还应该看到:以技术引进为基础的创新过程还较多。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处于被动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还未有明显的改观,主动选择与开发产品的能力不足。在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最后,国内的汽车工业的产品在电子化、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1]。比如说,在发动机的动力方面,由于发动机ECU方面的技术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属于车企中高度机密的东西,其真正核心的技术,仍掌握在国外技术先进的车企手中,对于发动机ECU,我们仍需自主研发。

2.2.2 研发资金与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用于技术开发与投入的资金仍然很低。一般来讲,汽车的开发有两个层次:一是换代开发;二是车身开发,即对现有车型的车身底盘、电子电器系统、动力总成和传动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造,赋予车身内外装饰全新的造型和设计。相对而言,前者开发周期长,耗资巨大(约80~90亿元),是国内汽车企业所不易承受的。而在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耗资较低(约10~20亿元)的车身开发方面,国内某些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有所介入。在研发人才方面,虽然近些年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中仍然缺乏站在世界汽车制造行业最前沿、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才,而且有限的汽车研发人才分散在众多的汽车企业中。研发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顶尖的核心研发人才数量更是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分散的研发人才分配,不利于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

3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企业产业整合发展战略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正在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加快融合。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制造业的智能化是大势中的主攻方向。我国迫切需要从战略高度,对智能汽车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谋划,以发动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来抢抓自主汽车这种重大的发展机遇。从政府层面来说,应组织编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围绕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包括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先进完备的路网设施体系、系统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产品监管体系和全面高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

3.2 持续加大技术创新

汽车企业要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树立创新理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加强对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成果。同时,汽车企业还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逐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经营管理精益化、基础管理规范化,在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联盟、创新模式方面要形成新突破,要打造国内先进、与国际接轨的特色管理新高地,不断增强汽车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持续加大技术创新过程中,应聚焦战略性技术。国内汽车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补齐所有技术短板,因此汽车产业要建立优势,聚焦战略性技术,建立关乎产业安全和技术安全的前瞻性基础技术。例如,在车载氢燃料技术和智能汽车技术方面,要通过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制氢、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继续强化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下一代动力电子器件技术。而在智能汽车领域,开展自主无人车辆、智能技术、多移动群体智能协同控制、无人车辆支撑平台等重大任务的攻关,并基于示范应用进行验证,实现技术落地。针对技术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如传感器、车载芯片、智能计算平台等要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需要进一步突破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的软件模块、专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机开发环境平台等核心技术,形成涵盖车辆、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的系统性技术链条。

3.3 深入开展品牌建设

汽车企业在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的同时,在企业品牌管理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重视汽车品牌管理,从品牌策略而言,就是要着力构建品牌属性,要通过各种业务活动的开展,从各个层面对品牌进行传播,树立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对于需要构建的品牌属性,如可持续技术、行业标杆、用户价值等,更是要加大推进的力度;从具体的管理措施而言,可以从品牌本身层面、销售促进层面、公关层面、客户层面开展形式各样的多种、多层次活动,如高等级车展、专项营销活动、高层论坛、新媒体展示等,以全面提升、焕新产品的品牌形象。。

3.4 积极引进和培训技术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建设工作是企业研发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汽车企业要围绕国家和地方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国内外物质和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训技术创新人才,努力锻炼队伍,造就创新研发型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骨干力量,提高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研发能力。同时需进一步完善人才梯次培育体系,要形成在业内的领军人才队伍。此外,对于外部渠道应注重引进高校的汽车相关专业人才,从内部渠道应建立极具竞争的人才薪酬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和培养力度。

4 结语

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竞争实力,而且也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研究中结合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发展战略、持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管理理念以及积极引进和培训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积极思考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2017年有关统计资料。

猜你喜欢

汽车人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