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电商执法监管的方法路径探索

2018-02-07樊志华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监管部门试点工作监管

文 /冯 啸 樊志华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给许多行业(领域)带来新模式、新形态的同时,也给市场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近年来的上海市电商企业的抽检结果看,线上产品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线下,个别平台有些品类的不合格率甚至超过50%。这与上海市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现实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变。

由于电子商务领域产品质量风险的隐蔽性和源头追溯的复杂性,传统的线下监管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自2017年6月起,闵行区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市场监管部门”)以电商执法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创新电商领域执法监管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网上抽检,抽检模式探索

1.方式隐蔽,检测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此次执法试点工作,是以神秘买家的形式开展网上商品抽检。一方面,这种方式等于将监管力量下移,把监管执法人员当成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商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易发现网络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极具隐蔽性,让商家防不胜防(他们不可能知道买家的真实身份)。因此,这种监管方式一旦成为常态,将极具威慑力,使商家不敢以次充好。

2.前期数据分析,确保问题发现率

在执行任务之前,先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比如,为锁定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服装产品,从销售量和差评率等维度进行数据分析,随后生成抽检目标——网店与产品。试点过程中,通过前期大数据分析,我们将重点聚焦服装、小家电、电线、羽绒被四大类商品,最终抽检结果为:四大类18个批次商品中,共有9批次产品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为50%。其中,服装类不合格5批次,占抽检数量的100%;小家电不合格3批次,占抽检数量的60%;羽绒被不合格1批次,占抽检数量的33%。

3.抽检前明确经营主体,便于后续执法

针对上述9批次不合格产品,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精干执法力量,积极开展调查取证,力争实现案件突破。但对证据作进一步分析发现,9批次不合格产品中,2位当事人为外省市企业,无法直接开展调查核实;1位当事人企业名称不准确,无法锁定具体对象;2位当事人网站备案信息与实际经营状况不符,无法找寻定位。这些情况占总量的55.56%,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行政执法。试点过程中发生的这一问题提示我们,由于网络经营主体的虚拟性和跨区域性,在执法前期必须明确抽检对象主体身份,以便后续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4.充分运用抽检结果,提升工作效能

监督抽检后处理是确保抽检工作影响力、增强抽检工作威慑力的重要环节,后处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抽检工作的成效。对能够形成案件的,要深入调查取证、追根溯源;对不能形成案件的,也要对抽检结果进行搜集、分类和汇总,适时将相关情况向电商平台方通报。通过后续工作追踪、督查,敦促商家及时整改,及时下架不合格商品,并将监管执法过程向社会公布。

二、搭建平台签署协议,多方合作

1.与电商检测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技术支持

早在201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就已落户杭州。中心通过数据平台搭建、主动对网上商品进行监测抽样等方式,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工作。5年来的潜心专研与工作实践,检测中心已成长为拥有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专用平台、科学抽样取证流程的权威的网购监测检验机构。在本次试点工作过程中,区市场监管部门与中心签订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合作框架协议》,为破解当前电商领域产品质量执法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制度保障。

2.与大型电商平台开展政企协作,促进平台共治

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网店数量、交易总额都占据市场绝对优势,而与之相对应,其平台商户投诉举报数量也占涉网投诉举报总量的近八成。因此,试点工作期间,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工作的重点投入到与平台的沟通协作上,希望依托平台的数据技术优势,落实对平台商户的规范管理,实现政府、平台、商户三方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前期充分沟通和筹备,最终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商定在数据交互共享、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同时,在与阿里巴巴集团成功合作的基础上,2018年,区市场监管部门又与腾讯公司、京东公司多次接洽和面谈,将监管需求与电商平台的数据优势、技术优势相结合,制定可行的合作项目,力求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与水平。

3.搭建数据信息互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效率

由于职业举报人的出现,近年来涉网投诉举报数量呈翻倍增长,区市场监管部门2017年全年涉网投诉举报数量已突破1万件。基于在案件协查、案源追溯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通过与电商检测中心、大型电商平台充分沟通、密切协作,最终使“桥头堡”“红盾云桥” 等数据平台成功落地,实现了平台数据查询的自动化、实时化,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查询、纸质邮寄等工作模式,真正做到了“以网管网”。上述平台自开通使用以来,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完成400余件的案件协查任务,平均单次协查周期不超过一小时,相比传统数月的协查周期,网络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三、互联网+ 综合监管模式试点

以此次电商执法试点工作为契机,结合网络监管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的特点,树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以互联网+ 综合监管的方式推动试点工作全面提升。

1.打造“上海购物”品牌,参与放心消费环境创建

试点工作期间,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网监科与消保、质量管理等业务科室协作,以“放心消费在闵行”为主题开展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活动中,专门制定了针对网络平台、电商企业的创建评价标准,召集辖区互联网企业开展座谈交流、签署守信承诺书,指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共同营造优质网络交易环境。

2.组织活动,在线问答扩大普法宣传效果

面对监管部门与平台商户沟通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网监、公平交易、认证监管、标准化等多个业务科室,于2017年7月和2018年3月先后两次举办“你有问,我有答,携手平台共建诚信经营”在线商户问答活动,借助互联网,搭建监管部门与平台商户沟通互动的桥梁,在线答疑、在线指导,从源头减少非主观故意所造成的轻微违法行为。活动期间,参与网店10万余家,商户提问1 500多条,内容涉及三无产品、产品标准、产品标识标注等多个方面,探索出一个监管部门与网店直接交流的新模式。

3.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推动新兴互联网企业建立行业标准

在做好监管执法的同时,强化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辖区途虎养车网主营轮胎、机油、汽车保养等,为客户提供线上预约采购+线下安装的养车模式。2011年成立至今,已拥有13 000多家合作门店,年销售额达35亿元,成为汽车后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但汽车后市场OTO模式是一种新型业态,其经营模式无先例可循,亟需建立相应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获知企业诉求后,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标准化科主动上门对项目开展评估、论证、立项,协助企业与标准化研究机构对接,积极开展“汽车后市场服务标准化试点”,该项目已于近期高分通过评估验收。

4.建立网络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激发工作智慧与潜能

针对互联网行业跨区域、跨领域、注重资源整合和行业融合的特征,建立了由区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经委、科委等8个部门组成的区级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行刑衔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协同共治理念促进监管合力的形成,通过定期交流和头脑风暴,力争在工作中激发出更多的智慧与潜能。

猜你喜欢

监管部门试点工作监管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