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探析

2018-02-07李孝敏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

李孝敏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为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行动纲领和明确要求。政治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政治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态。只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根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解读

党内政治文化来自于政党自身的实践活动,渗透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反映并体现党的整体,主要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制度、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规范、政治道路、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生态等方面。列宁指出:“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3]“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问题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4],“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5]。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劣决定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作为政治生活灵魂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是体现党员政治行为的精神因素,影响党员的政治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是党内政治运行的软环境。党内政治文化始终在思想观念、价值导向上对党内政治生活产生制约与引导作用。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政治认知、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等因素影响政治理念和价值因素,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也决定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影响党员干部对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苏联解体本质上正是由于党内政治文化出现了病变。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努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政治实践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导向。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勇拼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是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党永不变色的红色基因,也是党内政治文化须臾不能缺少的精气神。党内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体”。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上的文化反映。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用”。中国共产党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体现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整体的党性和作为党员个体的党性两个方面。从组织整体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党性集中体现为党的政治性、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纯洁性等属性,直接反映了党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进步水准。

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意义

1.新时代呼唤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新时代文化要承担应有的责任。政治文化形成一个绵延生成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并非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政治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7]。从国际方面来看,当今的国际形势更为严峻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导致了竞争加剧和社会分化,出现了诸如欧洲的新右翼民粹主义、美国的右翼民粹主义以及欧洲、拉丁美洲、美国的新左翼民粹主义等。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全球化,借助于经济、文化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予以渗透。从国内方面来看,社会主义事业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仍需不断地改革发展。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冲击,造成了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模糊。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认识不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以致出现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并未入党的现象。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考验巨大。由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命题,强调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倡导清正廉洁、忠诚老实、干净担当、风清气正,这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贯彻党章和党规的政治保证。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强党兴党更持久的力量,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8]。因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党内政治文化也应因时而变,肩负起政治文化的历史使命,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强党兴党,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健康的政治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13亿多中国人的梦、是强党强国强军的梦,既是一场无先例可循的伟大探索,又是一场需要思想引领的伟大实践。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的那样,“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9]。

2.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就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的现实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向全面从严治党渗透。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方面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10]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的现实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1]党内政治生活强调加强纪律建设,必然要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毛泽东曾指出,党的政治文化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关乎国家的命运发展、关乎党的形象塑造,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此,我们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三、多措并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1.坚定文化自信。只有一种力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自信,为我们筑基铸魂,是支撑其他自信的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严把理想信念“总开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第一,文化自信是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全民族的自信,文化自信构成人们的独特精神世界,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使之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永葆政治本色。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廉政文化资源,因而文化自信的提升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我们必须对新时代文化保持高度自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新时代文化的基因是由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因而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践行。第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和成长。因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必不可懈、必不可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意涵与本质内蕴在任何时候都能够铸造灵魂,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鲜明的自觉、自尊和自信,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第三,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让世界感受到“东方魔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原动力。革命文化的发展与党的建设具有共生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原动力的作用,弘扬革命文化能够使党始终如一地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向引领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自我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陈出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抓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其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省、自救、自强的过程,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才能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增进政治认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关键在于增进政治认同,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增进政治认同十分重要。第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报告的鲜明特点,突出了政治信念、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政治认同,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要密切联系党史、国史、中华文明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第二,营造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舆论氛围。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思想。要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要全力打造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平台,阐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要认真做到“四个讲清楚”,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凸显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强化警示教育,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脱离群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领导干部要摆脱狭隘小我之心的束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政绩,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3.注重价值引领。“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们据之以观世界、思人生、辨善恶、别曲直、识美丑,也以之为向心凝聚、一体认同、创新创造的依据和向导”[15]。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努力增强向心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6]。要积极探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效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实践特色。要以“四个伟大”为统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实践品格,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第二,坚决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要求全党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良的政治文化是破坏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大敌,是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大敌。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毛泽东曾经生动地说过,我们党必须是一个在人民群众眼里庄重的党。如果任由这些不良习气在党内滋生蔓延,我们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尊重、认同和支持,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把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加以根本性解决,党才有能力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4.构建政治文化话语体系。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日益频繁激烈,国际政治文化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基本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长期而复杂。而政治文化话语往往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纯洁性、坚持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动摇,必须构建政治文化话语体系。“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17]的话语警醒在耳。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18]。第一,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0]。“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1]。目前,尽管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因而,要不忘党的本质、不忘党的历史本源,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所提出的新论断新思想。第二,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2],“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3]。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引起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高度自觉性和成熟性。意识形态包含强烈的国家意识、制度模式等因素,是人类文化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意识形态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起着制约和规范作用。我们要把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4]第三,提高政治文化传播力。针对那些网络政治文化糟粕,必须强化网络空间政治文化的引导,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净化网络政治生态,提高政治文化的传播力。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针对抹黑英雄人物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新传播理念,不断创新传播策略,拓展传播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纯洁党内政治生态。只有找准发展方位,适应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及规律,构建网络舆论场,提高政治文化的传播力,传播正能量,才能全方位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话语力量。

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一,对党绝对忠诚。善作善成,提升政治觉悟,对党绝对忠诚,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大课题。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要忠诚于党的纲领、忠诚于党的核心、忠诚于党的事业,维护党中央权威。第二,增强政治定力。必须通过实践锤炼党性修养,做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而增强政治定力,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在实践中党员干部既要强化内心修养,又要铸牢理想信念。只有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觉悟,才能坚持原则、不碰红线、守住底线。没有坚定的政治觉悟,对原则的把握就会模糊、对诱惑的抵抗就会无力。因而,党员干部必须加强政治自律,坚守正道,形成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五个更加自觉”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力求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破除“潜规则”,确立“明规矩”,做人正直坦白、做事光明磊落,不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在细节之处见风骨、在日常点滴中发现问题。只有把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养成常态化经常化,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1] [2][6][7][10][19][20]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 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7.

[4]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0.

[5] 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8.

[8] [21][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1).

[9] 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7-10-29(01).

[11] [14]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_5.htm,2016-11-02/2018-02-08.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5/c_12 9726443.htm,2017-10-25/2018-02-08.

[1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4]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102/c643 87-28829769-3.html,2016-11-02/2018-02-08.

[15] 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J].求是,2014,(18).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93.

[17] 任仲平.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N].人民日报,2011-10-15(07).

[18]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_3.htm,2016-10-21/2018-02-08.

[22] [23]沈传亮.十八大以来很不平凡的五年[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07/c40531-29454054.html,2017-08-07/2018-02-09.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