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文物大总管:一家五代掌管180万件国宝(上)

2018-02-06

北广人物 2017年35期
关键词:景泰蓝梁家国宝

梁金生从1979年进入故宫工程队,到五年后,调入保管部(文物管理处前身),在2008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入宫”已经整整38个年头了。

从他往上数,梁家五代都和故宫缘分不浅,您想知道这位曾经的故宫珍宝文物大总管都有哪些故事吗?请看——

6月22日下午2点,闷热了一周的北京下起了雨,雨很大。故宫东华门一处僻静的小院,一位身穿白色衬衣、黑色西裤的老人,正持伞而出。

这个小院就是故宫文物管理处,管理着紫禁城里所有的文物。最北边的那间屋子,就是粱金生先生办公的地方。一桌、一柜、一沙发,加上69岁、身材魁梧的梁先生,小屋内几无空地。

粱金生“入宫”已经38个年头了。1979年,他进入故宫工程队,五年后,调入保管部(文物管理处前身),2008年退休后,又被返聘。

身为曾经的故宫文物大总管,若在平时,他才不管外面是风是雨,什么事都没他手里的文物资料重要。但今天,他要去参加一位农民的追思会一这是故宫历史上首次为一个农民举办追思会。他必须去!

宫里的冰箱!

粱金生撑着伞,沿太和殿东侧一路往北,经箭亭,来到景仁宫——这里是康熙帝出生的地方,现为故宫捐献馆。梁先生太熟悉这里了。从1939年到2005年2月,共有682人向故宫捐献了33400多件文物。这个数字是他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1985年11月9日,一个名叫潘大卫的青年找到梁金生,说要给故宫捐一对儿“冰箱”。

粱金生开始并不惊讶。他知道清宫里本就有冰箱,柏木做的,外形如箱。内有格屉,下面放冰块,上面存食物,四壁有铅皮包裹,热气进不去,冷气也出不来。

可潘大卫说,他的冰箱是掐丝珐琅的,即“景泰蓝冰箱”。掐丝珐琅的小东西,如花瓶、首饰、熏香炉子,宫里常见,可“景泰蓝冰箱”,梁金生听都没听过。

三天后,粱金生找来一辆大卡车,拉上宫里一位对珐琅很有研究的老先生和几个小伙子,直奔北京市东城区党校地下室。

打开门,梁金生震惊了:景泰蓝冰箱有半人多高,两个小伙子才抬得动。箱体六面全彩掐丝珐琅,艳丽耀眼,底部一角有圆孔,冰化时水可流出。细细打量,冰箱盖上还有两孔,可散发冷气,人坐在一旁也能消暑纳凉,冰箱盖子上还印有一行小字“大清乾隆御制”。这时研究珐琅的老先生开口了:“这个,外面做不出来。”

这对冰箱是潘大卫外公陆观虎的遗物。陆是民国天津第一名医,上世纪30年代,他经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牵线,以3500大洋,从一个古玩商店购入了这对景泰蓝冰箱。

外公去世后,潘母将这对冰箱带到了北京。不料“文革”中,陆家大量古玩字画连同这对儿冰箱被红卫兵查抄。文革后文物大多被退回,唯獨少了这对冰箱。后来,潘大卫和母亲费尽周折,才在北京市东城区党校地下室中发现了这对儿冰箱。

听说潘家想把冰箱捐了,北京市文物局给了潘大卫一张捐赠表,告诉他填了就能“归公”。潘大卫稀里糊涂地填了表,突然意识到北京市文物局和故宫不是一个地儿。“不行,不行,我们是要捐给故宫的。”他这才急着来找粱金生。

景泰蓝冰箱“回宫”的消息传得飞快。入库前,它们在梁先生的办公室放了几日,来看的人不断。

同样是在1985年11月,河南农民何刚从自家院子里挖出一缸银器,找到梁金生,说要全部捐给故宫。经鉴定,这缸银器共19件,均为元代酒具,正好弥补了故宫馆藏元代银器的空白。故宫给他颁发了“捐献证书”,还有8000元奖金及1000元路费。6月22日,粱先生要赶过去参加的追思会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名叫何刚的农民,他不久前意外去世了。

自1984年,进入保管部工作后,故宫接受的每一件捐献文物都要经过粱金生的手。2005年,故宫把景仁宫辟为了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仰仁德”之意,设立了“景仁榜”,上面刻有每个捐献人士的名字,何刚的名字就在上面。

13491箱又64包

景仁宫东边紧挨着延禧宫,道光二十五年,一场大火把延禧宫烧了个精光。宣统元年重修,结果修到一半,大清就亡了。1931年,故宫博物院在这里建了一座文物库房,是当时“条件最好的库房”,专门存放不易保存的书画、瓷器与金银制品。

不料库房还没怎么用上,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搬迁就开始了。梁金生的爷爷和父亲都与这次搬迁有直接关联。

1933年2月5日夜,北平戒严,神武门外一箱箱的珍稀文物被搬上板车。几十辆板车秘密拉往火车站。没人敢大声说话,微光下,一个身材细长的中年人一遍遍地核对箱子上的编号。他就是梁金生的爷爷梁廷炜。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告急。故宫决定转移文物。数十万件文物,装了13491箱又64包,打包就用了一年多。

每次核对到书画文物,梁廷炜都尤其细心,他甚至发现自己的父亲和爷爷的作品也在其中。梁家祖上是宫廷画师,供职于如意馆,到粱廷炜已是第三代。1924年年底,溥仪被逐出宫,临时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对清宫旧藏文物进行系统点查。熟悉清宫书画收藏的粱廷炜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员。黎明时分,粱廷炜随文物登上南下的列车……

故宫文物离开北京后,先存上海,后转南京,抗战全面爆发后,又分三批西迁入蜀,直至1947年6月又全部东归南京。十余年,文物走到哪儿,梁廷炜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就在大家期盼着能早日回北京时,梁廷炜接到密令,挑选精品文物分三批运往台湾。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沪轮载着粱廷炜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离开了大陆。他走时还带走了梁金生的奶奶与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当时,梁家人都觉得这次去台湾只不过是又一次迁徙。哪料自此一别,不但国宝分散两岸,粱家三代也从此骨肉分离了。

1972年,粱廷炜在台北去世。15年后,大陆的梁家人才得到消息。1993年,粱金生去台湾见到了家人和爷爷的同事。老人们告诉他,文物抵台后,大家买的全是最便宜的竹制家具,很多文物箱子甚至都没有打开过。直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大家才意识到,怕是回不了家了。在国宝西迁的过程中,梁廷炜17岁的大儿子,也就是粱金生的父亲粱匡忠也“入宫”了,成了梁家第四代故宫人。与父亲分别后,1953年,他从南京凋回北京故宫,继续负责文物的清点、定名,直到2002年退休。

因为家里有这层“海外关系”,梁匡忠很少提及往事。他用特殊的方式纪念了国宝的西迁:长子是在国宝押运到四川峨眉时生的,取名峨生;长女是在国宝押运到乐山(古名嘉定)出生的,取名嘉生;接着是金生、宁生、燕生。粱匡忠每天都坐5点最早的一趟公交车上班,神武门外没有站点,但司机每次都主动为他停车。小学时,每到假期,粱金生都提着饭盒进宫给父亲送饭,顺便在宫里逛一逛、玩一玩,“就跟自己家一样”。(未完待续)

据《看天下》黄滢/文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景泰蓝梁家国宝
“国宝”竞拍会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漫话国宝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何谓景泰蓝?
亲亲的梁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