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地区农村贫困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伽师县米夏乡21村为例

2018-02-06任远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劳动力贫困户

任远

(中共喀什市委党校 新疆 喀什)

[内容提要]喀什地区是新疆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尽管各县市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大多与土地少、劳动力少、缺乏资金以及落后的思想观念等相关。解决这些问题要多管齐下,创造脱贫的政策环境,改造农村落后思想。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喀什地区下辖1个县级市10个县和1个自治县、28个镇、140个乡、5个街道、240个社区、2296个村委会。

一、喀什地区经济基本情况和贫困状况

喀什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14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喀什地区2016年末人口总户数112.37万户,总人口45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2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2.6%。汉族人口28.6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维吾尔族人口416.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2.2%;是新疆主要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之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16860元/人,增长11.2%。2016年1月25日据《喀什日报》《“十二五”喀什地区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确定的贫困人口为32.40万户144.14万人,贫困村1482个。”

伽师县总面积6600.68平方公里,13个乡镇,300个行政村,全县有一半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它也是喀什地区八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伽师县米夏乡吾依托克拉克村(也就是米夏乡21村)是位于连片贫困带上的一个行政村。从该村的人口规模,耕地拥有的数量以及人均拥有的耕地和人均纯收入等方面来看,它都是较为典型的南疆贫困村,与喀什地区很多村面临的贫困问题有很多相同之处。

米夏乡21村有266户,1348人,全部为维吾尔族。贫困户157户,625人,享受低保补贴的86人。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01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以及外出做生意和季节性外出务工等。全村拥有土地2931亩,人均拥有2.17亩,拥有土地最多的家庭9口人70亩地,最少的2口人1亩地。畜牧业方面,一户拥有牛最多10头,拥有羊最多150头。林果业方面,主要种植有杏子、红枣、西梅等。长期在外做生意的有149人,外出短期务工的600多人,短期务工男性主要从事泥瓦工,女性主要从事拾花。全村98%的人都接受了初中教育,但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日常对话的不足10人。

二、贫困成因分析

从整个喀什地区来看,扶贫开发的任务较重。导致贫困的因素除一些村在一些特殊情况上有不同外,大体上都与伽师县米夏乡21村的情况相同。这里我们先来看两个家庭的具体实例。

例一:瓦某,米夏乡21村5组村民,今年63岁,小学文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已经出嫁。老伴已过世,但五年前与努某(盲人)结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孩子,目前再婚的妻子和孩子的户口都未迁到21村(因此在计算人均收入时未算在内)。两年前儿子因参与非法组织现已判刑,刑期5年。目前与妻子、小儿子、大儿媳妇和两个孙子一起生活。儿媳妇今年25岁,初中文化,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两个孙子分别是5岁和3岁。家庭主要收入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拥有12亩土地,2015年种植业收入约0.33万元,除此以外家里还养了5只羊,大概收入0.11万元。去年家庭收入总0.44万元,人均收入0.07万元。瓦某认为,目前家里主要是缺劳动力,再加上他本人有冠心病、肺病,每年还要住院一到两次,因此也缺资金。对于今后他希望再养一些牛。

例二:喀某,米夏乡21村5组村民,今年48岁,小学文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目前与妻子、大儿子、儿媳和孙子、大女儿和两个外孙及小女儿一起生活。妻子今年44岁,初中文化;儿子24岁,初中文化;儿媳妇21岁,初中文化;孙子今年刚出生;长女27岁(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初中文化;次女19岁,初中文化。虽然家里人都拥有初中文化,但没人能听懂汉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季节性外出打工。拥有土地12亩,去年种植业共收入0.37万元;养羊10只,鸽子30只,养殖收入0.22万元;喀某会做木匠活,去年做木匠活收入约0.8万元,儿子外出做泥瓦工收入约1万元。去年家庭总收入为2.39万元,人均收入0.27万元。喀某认为,土地少、劳动力少是他们家庭贫困的原因,他希望再多养一些羊,能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扶贫,如果外出务工希望在喀什地区内干活。

从这两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些致贫的原因。

(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缺少致富门路

全村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养殖等。但目前全村共拥有土地2931亩,人均拥有土地2.17亩。喀什地区统计局2015年3月16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喀什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9‰。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未来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会更少,也就意味着依靠土地收入来源维持生计将会越来越艰难,同时农村居民除了外出务工,缺乏其他可行的致富门路。

(二)家庭负担重,劳动力不足

21村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共处一室。人口多,但劳动力少。根据对157户贫困户,628人的统计显示,目前21村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83人,占贫困户人口的13.22%,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53人,占24.36%。这样看来,平均每两个贫困家庭,需要赡养一个老人,每一户贫困家庭需要抚养1个未成年的孩子。这种情况下家庭中的成年人就需要有人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也就造成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三)缺少发展资金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有少部分来自手工业和外出务工。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为4701元,与2014年末喀什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33元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每年的收入有一半用于日常生活,另一半用于第二年的种地投入和养殖业投入。如果家里人生病或是遇到其他需要用钱的地方,则需要借钱或贷款。

(四)思想观念落后

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经济问题,背后隐藏的却是思想观念问题。因为贫困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习惯了贫困的生活方式,占有的欲望和获得感不强,这一方面使贫困群体之间保持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也形成了对于致富没有坚强的意志力,生活方式墨守成规,“等靠要”,不以贫困为耻反而争当贫困户等不利于摆脱贫困的观念。主要表现在:

1.依赖性思想。首先,子女对家庭的依赖。在喀什很多地方的农村都存在着祖孙三代共处一室的现象。如本文前面例举的瓦某、喀某都是三代同堂。按照民族习惯,儿子结婚后要和父母亲一起住五到七年,学习怎样种地,然后才会分家。如果是父母有一方去世,则会一直住在一起。女儿出嫁后,如果离婚则会带着孩子回娘家,与父母同住。这就造成孩子虽然成家,但经济和思想上依赖父母。其次对国家的依赖。政府多年的“输血”式扶贫模式也造成了一些贫困户“等靠要”依赖性思想严重,不以贫困为耻反以此为荣,不想着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脱贫,反倒希望纳入贫困户得到救济。再次对于外出务工多不愿离家太远。目前为止,村里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149人,短期务工或者说季节性外出务工的人员600多人。表面上看外出务工的人数不少,但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数不愿到喀什地区以外的地方打工。

2.安于现状的思想。喀什地区的农村居民大多信仰宗教,多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由神灵安排好,缺乏竞争和改变的意志。同时也导致目光短浅,只满足于眼前。对于家庭开支缺少计划,对于家庭未来生活想的很少。如前面提到的瓦某,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有一些疾病,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的情况下,再婚又找一个盲人,还生下一个孩子。对于今后一家人如何生活缺乏考虑。

3.落后的婚育观念。一位村民这样说:“孩子到了20岁,国家规定可以结婚,那就应该结婚。反正20岁结婚是这样的条件,30岁结婚还是这样的条件,不如早点结婚。”尽管国家有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自治区有“少生快富”工程以及专门针对南疆三地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制度等,但目前该村只有不到十户家庭获得这一奖励,20岁出头的年轻父母,三个孩子的父母较普遍,优生优育考虑的少,晚婚晚育很少见。这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另一方面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不高,甚至因为缺乏婚育知识造成孩子残疾。再加上对孩子教育缺乏重视,父母也缺少谋生技能,这些都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重男轻女的思想。传统的农业社会主要的劳动力是男性,因此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作用,地位高,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尽管女性在家庭中也会从事生产劳动,但主要从事的是洗衣做饭、带孩子、照顾老人等不增加经济效益的劳动,经济上不独立,主要依赖男性,造成女性地位低。女性的劳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经济半封闭,商品化程度低

许多农村家庭种地所生产的粮食主要维持家庭消费,养殖的鸡、鸭、牛、羊等也以满足家庭需要为主。

三、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贫困是一果多因现象,因此要做好扶贫工作就不能只从经济方面考虑。喀什地区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在扶贫工作中多管齐下,一方面为广大贫困群体创造良好的脱贫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农村贫困居民逐步改变落后思想观念,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一)加强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保证农业上的收入不减少

尽管喀什地区农村居民人均耕地不足两亩,而且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人均拥有的土地还会不断减少,但土地是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需要各级各部门重视农业生产。一是加强科技和农机具在生产中的运用,不断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二是尽可能少的用行政方式干预农民的生产,让农民自己决定自己的种植规划,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政府应当及时将市场需求信息提供给农民,让农民学会适应市场。三是要加强各地种植特色的培养,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生产价值,使地尽其利。四是鼓励种养结合,对于缺乏资金有养殖需求的农民给予小额贴息贷款。

(二)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拓宽增收渠道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潜在的富余劳动力人口的技能培训。一是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对于有能力没有资金的手工业者,可以给予贷款方面的优惠,对于愿意经商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三是要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再培训。技能培训应选择难度不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现学现用。四是加强年轻劳动力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使他们各有所长,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样,降低对土地的依赖。

(三)加大教育宣传工作,改造落后的思想观念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村贫困居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强未成年人的基础性教育,未成年人是农村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必须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发挥宣传部门的作用,可以通过树立一些农村致富能手,如种植养殖能手、手工业技能能手以及外出务工的先进典型;另外还要树立一些晚婚晚育的典型夫妇,家庭教育孩子成才的典型等。通过各种报刊、电视、文艺演出等方式大力宣传致富和新型婚育观念。让广大村民认识到脱贫致富并不难。三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宣传工作。一方面要针对育龄妇女做好怀孕、避孕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宣传。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劳动力贫困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