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意义

2018-02-06郭文杰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郭文杰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内容提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战略。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战略,对于深化党的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其意义,要理解其形成背景和内容指向。这一战略的形成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也是党对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还是党对新的历史方位要求的回应。从其战略指向来看,党的全面领导意味着要不断优化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巩固党中央的权威地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期党探索长期执政规律形成的基本战略。从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加深人们对党治国理政思想认识的有益补充。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意义。对此,既要从战略意义本身展开探讨,也要厘清这一战略的生成背景和内容指向。本文拟对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解读,以期能够深化对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认识和理解。

一、新时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意义

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共新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其战略形成和战略指向中可以看出其对深化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建设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完善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再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宏观到微观都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更进一步。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总目标,指引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各个方面,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的全面领导意味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必须以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意味着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政治实践中,要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还意味着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践行党的决策部署时,巩固党的领导基础,增强党的领导能力,整合党的执政资源。可以说,无论是在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还是党的建设的主要活动中,亦或是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党的全面领导都是一根必须紧紧把握的“生命线”,也只有坚守了这条“生命线”,深化党的建设才有根基和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的再度陈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的深刻把握。换言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进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就从理论上回应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质疑,任何弱化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都是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强大的组织力量才能进行下去,正是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历史也证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执政党的兴衰密切相关。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使得整个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展示出了极大的活力,也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为其他不同制度的国家和民众所知悉。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根本保障。从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潮流中,清晰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不仅诞生于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热烈期望中,还成长于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族复兴的主要倡导者,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捍卫者。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梦想的深度阐述。十八大以来,党在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关系的内在要求。同时,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具备多种的条件,没有一些“硬件”的支撑,民族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简而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具备强大精神的号召力、团结一心的向心力、创新发展的创造力、应对挑战的把控力等等。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备这些能力,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用好这些能力。而要充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所以,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二、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生成

厘清党的全面领导战略的形成基础是把握党的全面领导战略意义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共长期执政的基本方略,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上来看,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从历史上看,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共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从现实上来看,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历史方位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在关于党的领导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以下内容:从“党的领导”扩展为“党的全面领导”;从“党领导一切”演化为“党的全面领导”;从“加强党的建设”变化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等等。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词汇变化或者同义替换,增加“全面”一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理论探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管党治党方面中突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战略方针,通过大力推动反腐和党内监督,在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这就为检验和完善党的建设理论打下了基础。进而,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种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检验再到理论创新的模式正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国内外执政挑战的基本方式。因此,可以说党的全面领导战略的生成离不开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坚实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共对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中共自建政立国以来就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治国理政的水平,在近70年的执政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政治建设方面来看,中共致力于将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中共领导确立了严密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又逐渐转变为国家调控与市场自由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从对外交往方面来看,中共由早期的“一边倒”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今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对外交往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还有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执政建设等等其他方面,中共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从这些实践经验总结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没有党的全面领导,上面任何一项事业都不会取得像今天这样的成就。这也就正如邓小平所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所以,从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出发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共对新的历史方位要求的回应。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不仅预示着新的起点,更多的还代表着新挑战和新任务。从当前目标来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两极分化等问题。从长远目标来看,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解决阻碍中国发展的一切障碍。而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就离不开核心力量的推动,就应该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就要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凝聚力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选战略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就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基本手段,就是整合社会力量解决历史性挑战的基本工具,就是发挥这个领导力量的基本方式。所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想要迎接新任务,还需不断提高应对新挑战的力量,就是要始终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

三、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指向

坚实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项中国共产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是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内容。新时期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战略,从战略指向上来讲就是要达成三个目的,即优化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整合能力,巩固党中央与领导核心的权威地位。

优化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战略,首先是要构建和完善支撑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框架。没有完善的制度支撑,就没有办法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制度保障。优化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就是建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框架中的重要步骤。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关键是在于制度设计能够符合现实的需要,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共在管党治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中共领导体制的制度化变革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中共相继设立了事关党和国家重大工作的若干领导小组,尝试推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不断强化党内巡视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化等等,这些都是中共在新时期加强自身领导的重要安排。当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成为了新时期优化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中共致力于优化党和国家机构的设置,努力将一些长期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制度设计,解决党的领导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

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新时期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还要依靠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制度设计向制度落实的必备条件,没有政党组织强大的执行能力和作为党员个体的能力与素质,就没有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的执行力。当前中共也迫切需要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执政能力,通过政党自身的现代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此,一方面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在干部培训、选拔、考核等方面加强管理,特别是要重视对基层干部的支持和培养,要给党员干部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基础,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任用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要使党员和组织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培养也是靠着不断实践,不断从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的,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更要扩展同其他社会组织联系,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切实解决好脱离群众等不良现象。所以,要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落到实处。

巩固党中央的权威地位。新时期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领导核心。由党章赋予的党中央权威是支撑整个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功能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一个稳固的党中央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人来统帅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部署。要将巩固中央权威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始终作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问题来把握。对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在思想观念领域紧紧抓住核心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强化中央巡视制度,要在党内监督方面及时处理背离中央精神的人或者事,要将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巡视监督的重要内容;三是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央地关系方面处理好权力集中与下方问题;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在党内活动中教育和培训党员干部;五是完善党章党规,要在党内法规方面完善制度安排,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党中央的权威地位。当然,还要在党内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全方位发力,构筑巩固中央权威的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