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上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05段优陈玉润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6期

段优 陈玉润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上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上前牙缺损患者108例(共13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72颗)和对照组52例(64颗),其中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修复的成功率、修复效果、龈沟液(GCF)、龈沟液中酸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8.21%稍高于对照组92.31%(P>0.05);观察组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颜色匹配、边缘着色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观察组GCF、ALP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CF、ALP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上前牙缺损能够提高修复效果和成功率,并提高修复满意度。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金属桩;钴铬烤瓷冠;前牙缺损

[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6-0066-03

上前牙缺损在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多由磨损、龋病以及外伤等原因所致,其不仅破坏牙体形态,影响正常咀嚼功能,同时影响面容美观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缺损牙齿,能够满足强度修复要求,但易出现断裂现象,且美观效果较差。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在满足修复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对上前牙缺损患者进行修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修复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上前牙缺损患者108例(共13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上前牙缺损,需进行桩核修复;②未出现牙根松动或牙槽骨骨折;③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根尖患有慢性炎症病变;②牙釉质发育不全或四环素牙;③牙体颜色异常或口腔状况不良。

按照修复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72颗)和对照组52例(64颗)。观察组:男22例,女34例,年龄25~73岁,平均(39.47±10.28)岁,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上尖牙分别为51颗、17颗、4颗,剩余牙本质高度0.8~1.6mm,平均高度为(1.07+0.32)mm;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22~76岁,平均(40.12±10.17)岁,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上尖牙分别为43颗、15颗、6颗,剩余牙本质高度在0.6~1.7mm,平均高度为(1.04±0.35)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修复方法: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将根充材料排尽,尽量保存健康牙体组织,对患牙实施x线片检查,据此将根管扩展至修复所需宽度和深度,使用硅橡胶取模以便于制作钴铬桩核,患者试戴合适后,对根管和铸造桩核进行消毒并吹干,将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剂使用糊剂输送器注入根管内,并将铸造桩核准确戴入,去除固化后多余粘结剂,形成桩核。常规预备牙体,使用双线法排龈,硅橡胶取模,钴铬烤瓷冠制作完成后进行试戴,最后进行消毒和粘结。

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据压根粗细和长度对根管进行选择以便于进行桩道准备,對牙本质实施腐蚀处理,保留5mm根尖封闭区。将玻璃纤维桩置入根管内进行试桩,对根管和桩进行消毒并吹干。将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剂注入根管内,并插入玻璃纤维桩,去除多余粘结剂并实施光固化,对牙本质和桩表面进行处理。常规预备基牙,确保切端圆滑、连续。使用硅橡胶取模后制成可卸带石膏模型,粉喷后获取光学印模,借助软件设计并制作全瓷冠。试戴合适后对修复体组织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冲洗吹干后进行比色对比,调整咬合关系,使用粘结剂粘固,最后进行抛光处理。

1.3观察指标:①成功率:修复后1年进行评估。成功标准:修复体咀嚼功能正常,颜色和外观正常,未出现牙周袋,边缘与基牙密合性良好,无不适感,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压根区未出现阴影,且未出现松动、断裂现象;失败标准:修复体不能行使咀嚼功能,修复体断裂、脱落或松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根尖周围出现病变,牙龈红肿。②修复效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内容包含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齿的形态颜色、牙龈反应、颜色匹配、边缘着色,具体评估标准见表1。③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龈沟液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LP)水平: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1年采集患者局部龈沟液,对GCF、ALP水平进行检测。④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患者修复前后患牙情况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满意:患者对牙齿形态、外观、颜色满意度评分>80分;基本满意:满意度评分60~80分;不满意:满意度评分<6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修复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8.21%稍高于对照组92.31%(P>0.05),见表2。

2.2修复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颜色匹配、边缘着色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GCF、ALP水平比较:修复前两组GCF、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观察组GCF、ALP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CF、ALP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4。endprint

2.4修复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修复满意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见表5。

3讨论

上前牙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修复技术和根管治疗的发展,患者牙齿残根得到保留,有助于恢复其形态和功能。目前,修复前牙缺损的主要方法是修复桩核冠,而桩核材料的选择在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理想桩核材料需具备耐腐蚀、透光性好、强度高、美观等特点。金属钴铬烤瓷冠修复体具有较高强度,价格低廉,机械物理性能较好,在临床中广泛用于修复前牙缺损x。但其弹性模量高于牙本质,能够产生较大应力,致使牙体组织折断。金属桩核通透性较差,其边缘能够影响患牙牙周组织,金属成分游离于龈沟液中,可形成氧化膜,通过电化学腐蚀对局部产生刺激,从而导致牙齿变黑。此外,金屬元素在牙龈组织内长时间沉积,可导致牙龈染色,严重时可导致红肿、出血。金属色泽需借助遮色瓷进行遮盖,使其失去天然色泽,同时造成边缘着色,降低美观性。

玻璃纤维桩由排列整齐的玻璃纤维粘固而成,具有相同张力,能够使其达到物理性能上的高强度。对根管内天然结构进行充分利用,使牙本质充分结合,从而增强桩核粘结力,防止修复体脱落或松动。氧化锆全瓷冠抗折强度较高,能够降低断裂发生率。透光性较好,由于不存在金属基底,可有效避免牙龈边缘着色,其色泽接近于天然牙齿,能够满足患者对颜色的需求。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不能溶于酸碱性物质中,可避免牙龈发生过敏反应,降低刺激,减少红肿、出血症状。该材料热传导性较低,能够有效保护牙髓和牙周组织,再加上质量轻,佩戴时舒适感较强。此外,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似,不影响x线诊断,能够扩大修复范围,且具有重复修复的特点,能够满足患者对美观性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和金属桩钴铬烤瓷冠对上前牙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发现两者修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相近,提示两者均可用于上前牙缺损修复。有研究对上前牙缺损患者分别实施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和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发现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更明显。观察组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颜色匹配、边缘着色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上前牙缺损患者能够提高修复效果。目前临床多采用GCF、ALP对牙龈炎症程度进行评估。有研究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和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缺损前牙,并对修复前后的GCF、ALP进行检测,发现采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GCF、ALP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GCF、ALP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对上前牙缺损患者实施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缺损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另有研究对上前牙缺损患者分别实施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和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发现修复效果、满意度等无明显差异,推测与患者上前牙缺损程度、研究样本数量、随访时间等均存在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上前牙缺损患者,能够提高修复效果和满意度,且生物相容性较好,能够提高修复成功率。但由于研究样本数量限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2017-03-27

[修回日期]2017-05-10

编辑/李阳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