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锻炼能力

2018-02-05曾小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构段本体语文课程

曾小红

综观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想象力的缺乏,写作材料的缺少,以及语言积累的缺失,使作文教学效率并不理想。有时我们担心学生无材料可写,給学生创造各式各样的材料,但有些学生总是三言两语就结束,语言文字缺少灵动。所以,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解决学生“习作难”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苏教版教材的主题式单元教学的特点,为教师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提供依托。因此基于文本进行仿写就显得尤为必要。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教授在《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文中,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我们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能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质任务。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思想内容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独立承担的。然而在常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将课文思想内容也就是非本体性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样的语文课必然会严重降低语文课的效率。

所以潘新和教授就主张:我们要将阅读本位的观念——“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颠倒过来——表述为写作本位的观念——“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为写作而阅读,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把语言表达的策略、技能的本体性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例如以写人为主的单元,作为本体性知识,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是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特点的,当然写人物的方法很多,如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等等。但每一个单元都要有一个侧重点,教师们有的放矢,孩子们也切切实实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一种写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得。只有找准写点,才能为学生习得语言搭建平台、搭建阶梯,作文水平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拾阶而上。

一、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要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每种类型的课文都有精美句子、重点句子,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平时在习作时惯用的句子表达类型进行比较并加以指导,再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仿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知道同样一种类型的句子也能够有更生动的表达,也能更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通顺和连贯。

在阅读中,学生一边接触新的词语一边也学到了新的句式。教师要关注的是表达生动的典型句式。例如在《鸟语》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尝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这是个排比句,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句式,先引导学生朗读,观察句式的特点,接着,提出:“你还知道哪些鸟儿,他们做过些什么,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迁移到其他有关动物的故事、寓言等,用上述句式写一写你从它们身上学到的道理。

经过上述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自如地运用典型句式。学生在基于文本的阅读学习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获得了写作的重要能源。

二、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学生开始习作时,很难准确把握一个段落中旬子与句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语句衔接不连贯的现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句子之间的排序练习,使他们明白习作中言之有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重点段落的模仿练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落中旬子的构成,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的能力。课本中段落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北大荒的秋天》《庐山的云雾》等;教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写校园。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得最好范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的有效资源。

三、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整篇文章的仿写是学生最困难的,学生几乎无从下手,毫无头绪。那么,教师首先自己要明确篇章的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文章布局的仿写。如苏教版四下《人类的“老师”》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用“鱼儿是人类的‘老师”引出“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一种呢”,点出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之多。接着分别写了人类从不同生物身上发明不同事物的事例。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但是无论是仿写什么,都要注重指导学生要有创新,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苏教版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侧重点,我们通过梳理教材,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有的放矢,孩子们也切切实实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一种写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有所得。例如通过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学习了作者通过对爸爸妈妈互相关心的语言、相依而眠的姿态和执手相握的动作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了父母之间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又幽香缕缕的爱,学完课文后,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生活中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爱。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都有体现。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作文教学方式,是在向课文借“生花妙笔”,让学生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段本体语文课程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