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指导小学生保护嗓音

2018-02-05朱云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域嗓子嗓音

朱云鹏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把嗓音保护的常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讲授,因为小学生缺乏科学的演唱方法,对嗓子的保护没有正确概念,我们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对这方面的内容往往忽视,只注重歌曲内容的学习,缺乏嗓音保护的常识教育,造成对小学生嗓音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这方面的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为小学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奠定最首要的基础。

一、专注中低声区,控制音量

小学生在歌唱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大声喊唱,尤其是在歌唱高音时,因为方法的不正确会出现声嘶力竭喊唱的现象,为了改正学生的这种错误,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嗓子,我们在中低声区可以注重音量控制的训练,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

例如,在学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对学生的音量控制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高音区轻松歌唱,我在歌曲前半部分的中低音区进行了科学的训练,我强调前边乐段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深刻理解歌词内容,将歌唱的声音唱得轻柔优美,为了达到这种演唱效果,我结合歌词内容:“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的歌词展现了夜晚中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听妈妈讲那些过去的故事的幽静画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词内涵,唱出夜晚的宁静安详,我结合课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生动的示范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在歌曲的起音部分轻声地引入。教师训练学生轻声的歌唱方法,同时灌输给学生轻声歌唱对嗓音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学会带情感的轻声歌唱。

为了保护学生的嗓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中低音区音量控制的训练,让小学生学会高音区轻松歌唱的方法,避免了他们歌唱当中的错误喊唱,对小学生的嗓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在情感投入的轻声歌唱中学会科学的演唱方法。

二、注重科学练声,磨炼音域

小学音乐课堂要注重科学的练声,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在练声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域拓展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在科学的发声训练中逐步拓宽音域范围,切不可急于求成,不讲渐进原则,这样势必会对小学生的嗓音有所伤害,所以我们在开展教学训练时,一定要考虑在小学生的音域能力之中进行科学的练习。

例如,在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就在歌曲学习前的发声练习中,针对音域的拓展训练进行了科学的练唱。我让学生在“sol fa mi re do”的下行旋律中进行字母“u”的发声练习,将音域范围设定在小字一组的do到小字二组的mi,让学生跟随钢琴进行练声,在发声训练中,我提醒学生轻声歌唱的方法,注重小学生嗓音的保护。进行完“u”音的发声训练后,在下行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我把发声练习的字母“u”变成字母“ma”,而音域范围较之上一次有所扩大,从小字组的si到小字二组的fa,高低音各自扩展了半个音,音域的范围整体扩大了一个全音,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照学生的能力范围,逐步展开拓展。同样在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我也要采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模式,不要一下子就升高一个全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演唱中找到音准,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让小学生在科学的训练中逐步拓宽自己的音域范围。

学生音域的范围是可以开发出来的,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教师长期科学地进行训练,我们要抓住发声训练这一时机,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在保护小学生嗓音的前提下,逐步拓宽小学生的音域。

三、选择适宜作品,培养乐感

我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时常会结合一些课外的音乐作品展开学习,对于这些课外辅助音乐作品的选择,一定要注重适宜为主,不要选择一些小学生学习理解相对困难的作品,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歌曲,学生们很难驾驭,对学生的嗓音也会有所伤害,所以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就结合了课外的一些歌曲,来生动音乐课堂,比如,在课堂新授歌曲的导人环节,我引入了韩红的《家乡》这首歌,通过这首流行旋律激发学生学习课本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兴趣。西藏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适宜的作品,结合到课堂中进行学习歌唱,但在选择歌曲时也不能盲目,不能毫无目的性地随便引入,内容不适合儿童的歌曲不能选择,难度系数太大的歌曲也不宜选择,要选择一些适合儿童成长,适合儿童歌唱的歌曲,《家乡》这首歌就比较合时宜,它的音域范围不高,内容和本课歌曲紧密相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歌曲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选择适宜的歌曲无形中对嗓音也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了歌唱那些超出学生能力以外的歌曲时,对小学生声带发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要渗透给小学生以情带声的情感歌唱方法,逐步提升小学生歌唱能力。

音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课外歌曲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为本课歌曲的学习服务,适宜的歌曲学习会帮助小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阻碍本课歌曲的教学开展。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以保护学生的嗓音为前提条件,进行课外歌曲作品的学习,学会在适宜的歌曲中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力。

四、制定科学计划,保护声带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在歌曲演唱中为了突出自己的声音,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使劲地歌唱,不注意自己声带的保护,一节课下来,会造成嗓子的极度疲劳,长期不注意,可能就会发展成严重的声带病变。

例如,在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就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制订了科学的学习计划,既保证学生学会歌曲,又注重统筹安排中学生嗓音的保护,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学歌视唱的环节后边安排了节奏互动的环节,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进一步巩固视唱中节奏不准的乐句,并且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视唱过后休息一下自己的嗓子,过度地用嗓会导致声带疲劳,对小学生的声带会有所伤害,所以我们在教学课程安排中要有计划,避免小学生声带长时间不间断地歌唱。如在歌曲试填歌词的环节,我穿插了聆听活动,要求学生安静地聆听,找到自己歌唱当中的不足,然后再去歌唱,再去对比聆听,这样的听与唱的穿插安排会更有利于学生精准地歌唱,也对小学生的嗓音起到了保护作用。除此之外,我还教给学生放松声带的多种办法,让他们在每次歌唱结束时对声带进行放松,这种良好的习惯会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保护自己的嗓子,防止不科学用嗓导致的声带病变。我为了让学生重视保护自己的嗓子,还在课堂中针对声带病变对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講解,让他们明白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并在专业的讲解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声带,做到科学用嗓、巧妙歌唱,逐步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歌唱时间过长会对声带造成一定的伤害,为此,我们音乐教师在课程学习的安排中要讲求科学的计划,要让课堂活动更丰富灵活,不要只局限于歌唱这一种形式,要开展各种训练活动穿插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避免长时间的疲劳歌唱。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逐步灌输给学生嗓音保护的小常识,让学生懂得嗓音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把保护嗓子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从小形成保护嗓子的意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中也要体现歌唱的科学性,既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不违背嗓音保护的原则,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让小学生重视嗓音保护,学会科学地歌唱。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域嗓子嗓音
嗓音
保护嗓子
有儿子的妈,嗓子永远是疼的!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午晤念
八大特色嗓音
尴尬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