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一青:从家装设计师到中国民间飞行器第一人

2018-02-04立秋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9期
关键词:航模墨子人力

立秋

2017年初,毛一青在福州成功试飞“墨子号”太阳能飞机,实现了中国太阳能驱动航空器零的突破。从一个家装设计师和航模玩家开始,他是如何成为中国民间飞行器第一人的?

飞行是梦想,造飞机是理想

毛一青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专业是中式家具设计。儿时起,他就深深着迷于鸟儿飞行的姿态,尽管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报考飞行员,但冥冥之中,已经有股力量在他的心底扎根。他的偶像美国人布莱恩·艾伦驾驶人力机飞越英吉利海峡时年仅.26岁,但直到36岁,毛青还只是个与飞行毫无关系的家居装潢设计师。

因为喜欢,毛青打小就开始玩航模,而且玩得相当专业。他喜欢上了F3A遥控特技飞机,那时只能从法国和日本进口。当时的航模市场上,国货基本都是中低端产品,在类似F3A这样的高水准赛事上,满眼都是日本或法国货,价格不菲。

这让他突然想到,既然国内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生产同样的产品,不如自己动手做。于是他拉起队伍,开始尝试制造能用于高等级比赛的遥控特技模型飞机。在高端航模领域,“中国制造”当时在海外比较痛苦。从1998年到2003年,毛青转遍了欧洲知名航模俱乐部,试图以“白菜价”叩开市场,结杲屡屡碰壁。在德国家俱乐部,飞机还没拿出来,对方就下了逐客令,并且说,中国航模不用看也知道属于“便宜没好货”。

“白菜价”没人要,那就白给。他辗转找到美国一位获得过F3A世锦赛冠军的选手,请他试试自己生产的飞机,没有附加条件,对方感觉好就送给他,感觉不好就拉倒。试飞后,这位运动员收下了毛一青的飞机,并主动表示,有机会的话会拿来参赛。

用类似的方式,航模被陆续送给法国、列支敦士登等国的几位运动员。终于,毛一青的飞机有机会出现在顶级比赛的舞台上了,并以优异的表现引起不少关注,当初撵走毛青的人开始主动回访了。

品牌逐渐确立,接下来的发展水到渠成。直到现在,毛青的工厂每年能接200至300架航模与无人机订单,总产值超过500万人民币。

航模生意步入正轨,毛一青开始冲击下一个目标:载人飞行器。他在挪威、美国等国家看见很多人有水上飞机,令他大开眼界:飞机能飞不稀奇,要是还能在水里游,那就更完美了。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做航模,而是要自己设计制造出 架能“上天下海”的私人小飞机。梦想终于喷薄而发,毛一青下定决心辞去薪酬不菲的装潢设计工作,去完成他的飞行梦。

把飞机蹬上了天

即便是顶级航模,在安全性和复杂程度上也难比真正的飞杌,因此在动手前,阔别学校多年的毛青先“回炉重造”了一把自掏腰包前往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的飞行学校,用4年时司学习飞机设计、制造及维修,并考取了飞行驾照,累计了120小时的实际飞行时间。

刚开始,毛一青想请国外的工程师帮他设计私人飞机,所以找了很多飞机公司,但他们都叫毛一青不要折腾了,他们愿意把生产线卖给毛一青,甚至不要钱,只要能开工生产就可以。毛一青想,如果他们的飞机很好,为什么要免费给我呢?所以他还是坚持自己做。但国内买不到需要的零部件,毛一青只好千里迢迢去国外采购,成本非常高。最初的四五年时间,团队基本上是在摸索。

又花了3年时间,他和团队设计制造出第一架无动力飞机,叫“墨子号”。驾驶员躺在机舱里像骑自行车那样玩命蹬,带动螺旋桨旋转为飞机提供动力。

“别小看人力飞机,人腿就这么大力气,飞机得做得尽量轻,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毛一青说,全机约2000个大大小小的部件,大约99%都靠手工精制打磨。为造直径约3米、重量不到1公斤的空心螺旋桨,毛一青买来 卷卷碳纤维“布料”,掺入环氧树脂搅和,在自制模具中加温“烹饪”,再修改模具“凹造型”,反反复复推翻了5遍。即使再小的“尼龙轴承”,也得根据机型需要一只只磨制出来。最终,“墨子号”自重被控制在35公斤内,却能凭借空气动力性能,让70多公斤的人飞起来。 试飞那天,毛青联系了上海自衙车队几名运动员,但没人敢飞,怕摔。他只好亲自出马,买了辆自行车天天练蹬腿。整整1年,平均每天要骑60公里。

2009年,在上海奉贤区条尚未启用的公路上,毛一青成功将飞机蹬上了天,飞行高度2.6米、航速每秒7米。次年,他带着飞机去日本参加人力飞机锦标赛,拿到了第五名,还抱回了“最佳制作奖”。“墨子号”是国内首架本土企业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人力飞机,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在日本比赛时,毛一青发现,不但获第一名的那架人力飞机出自东京工业大学学生之手,多数参赛机都是名校大学生的团队作品。他得知,这些校园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丰田、雅马哈等大企业资助,其目的就是通过高层次的飞机比赛发现和培养工程人才。

在毛一青看来,“墨子号”其实也是“跳板”,它的任务已经完成,就是带出 批敢做飞机的人。他更希望,这件事能在国内点燃对人力飞机的热情,促动青年人也来亲手尝试。攒足了人力飞机的设计经验,毛一青的团队在几名特聘海外专家的帮助下,开始真正接触带发动机的飞机。在“墨子号”试飞备战的同期,毛一青特意把工厂车间迁到了上海淀山湖边,在此独立研发款水陆两用的私人飞机。

说实话,这个过程很痛苦,只有投入,没有回报,毛一青做航模赚的钱全填进丢了。团队先根据原始方案做架比例1:2的验证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修改,等改得面目全非了就再做一架验证机……推出 号样机时,已经做了7架验证机。

2016年12月,这款水陆两栖载人轻型运动飞机“风翎号”亮相201 6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同时获得了上海优秀工业设计奖,这是中国民间制造飞机目前得到的最高荣誉之。看得出,毛一青对新作非常得意。“看,它的发动机不在机头,也不在机翼上,而是中置,位于驾驶舱之后、垂直尾翼之前,这样在水面起落时没有水花飞溅,相当平稳、优雅。”他说,国内缺少小型私人机场,而水陆飞机可在河湖、水库方便起降。根据设计方案,这架双人座飞机加满120升97号汽油,可续航800公里。2017年,首批30架“风翎号”交付,主要订单居然来自制造业大国德国。内心驻守着一颗飞鸟的灵魂

毛一青不仅自己身先士卒去造一架好飞机,还把有共同理想的人拉在起做,因此有了上海通航产业联盟,他被推举为秘书长。这个联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自制类、套材类、展览类飞机的适航取证。先在上海地区做出样板,如果可行,有望被全国推广,那么改变国内私人飞机这个行业,也不再是痴人说梦。

2015年起,毛一青拿到了研发国产长航时太阳能飞机的立项,立项和研发得到上海市科委、航天专业空间电源研究所(811所)、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及我国多家航空电子、材料等公司的协同配合。毛一青说:“有他们牵线搭桥,今后飞机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将由设计‘玉兔号月球车的科研院所提供,我们还要和同济大学一起研發航空器上用的燃料电池。”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今年年初,首架太阳能飞机“墨子号”在福州郊外的琅岐岛上完成了它的处女飞。该机翼展达14米,覆有12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带有4台螺旋桨发动机;而其重量仅45千克,比不少成年女性追求的体重还轻。从起飞、平飞到降落,“墨子号”按程序自动完成两次司环飞行,这一验证结果超出了来自上海的自主研发团队预期。

太阳能飞机“墨子号”实现了我国太阳能驱动航空器领域零的突破。它在未来一两年间的目标是实现商用,主要方向为“空中基站接力”与“大气垂直监测”。目前,毛一青已与国内通讯基础设备供应商、地方政府气象环保部门等达成合作意向。此外,它在灾难事故等应急通讯保障领域也有用武之地。

在采访中,毛一青表示,其实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飞机到底怎么造,而是希望所有心里有梦的人,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给自己找太多敢弃梦想的理由。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每个梦想都能起航。他内心驻守着颗飞鸟的灵魂,敢想敢为就像是一对隐形的翅膀,赋予了他一路向上的动力。

猜你喜欢

航模墨子人力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墨子破云梯
有趣的动物
墨子训徒
人力旅行
墨子教诲青年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飞走的航模
他是如何脱险的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