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达”“雅”观代文表述题的答题要求

2018-02-03胡锡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淡泊明志现代文北平

胡锡良

能否做到“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三个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后又用于古汉语的翻译。综观历年高考现代文表述题的评分规定及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这也应该是考生回答现代文表述题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注意的原则要求。

一、信

“信”,原是要求译文能准确客观地表达原作原文的意思。现代文的考查,本就是就文设题,它要求的也是就文答题,即客观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情感等,这是准确答题的前提,是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

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第14题:“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词句的理解,往往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所以,要全面准确地解答此题,首先要吃透题干句以及原文的整体内容。

从题干句来看,“他”喜欢北平,是因为有几个说得来的朋友生活在北平,而非北平本身,是朋友给了生活在北平的“他”精神、情感方面的寄托和劝慰,“他”对当时的北平的社会现状、时世并不满意。当然,这一判断,是作者(老舍,依据对“他”(何容)的了解所作的主观上的猜测,这可以从句中的“大概”、“最大”等词语上得到印证。

再从原文来看。

从节选文字看,何容原名何兆熊,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改名为“何容”,意思是心胸敞荡,什么都能容纳;又取“谈易”为号,“老谈”为笔名,跟名字合成“谈何容易”。在待人待己上真诚率真,而这率真性情在现实中又常使他遇到不适与尴尬;即便如此,何容在处世原则上始终坚守不移,所以“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楞着也好。”

文章结尾,老舍说“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其中正蕴含着作者的千滋百味。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何容的人生旅途有点落寞,但耿介直率的传统文人个性又使他不愿向现实妥协,就只能到几个知心的朋友那儿去寻找心灵的宽慰与情感的寄托。这正体现了作者老舍对何容的理解、认同和赞许。另一方面,何容的品行遭遇又何尝不是在折射老舍自己呢?

命题者拟定的参考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正是对以上内容的高度概括。如若不“信”于文本,不从文本中好好筛选、分析和提炼,是绝对答不到这几层意思的。

二、达

“达”,本是要求译文明白通达,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同理,考生在解答现代文表述题时,在吃透原文和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只有精心组织语言,选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形式,才能使自己的答案表述周全通畅,既达意又达标。

如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第17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冰炭”,同一个问题的相反的两个侧面:“同炉”,是指相反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为表述完整清楚,答案最好用相对相反的并列复句来表达。

解答此题所涉及的文章语段有以下两节:

“……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从以上节选语段可以看出,黄永厚在对社会、对不同的求画者以及对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的态度上,明显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这也可以从节选文字中的三个“但”字明显看出。

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也正体现了上述特点、要求: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却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对靠时尚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不屑一顾,同时,又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按理说,此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对“冰炭同炉”不太了解,二是不知用并列复句来把要点表达得完整清楚。

如学生答案:①视图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②但他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③幾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④拒绝重金购画;⑤对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不屑一顾;⑥他孤傲中有一种顽强的自信。(不明题意,句式不对,0分)

如学生答案2冰,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孤傲自信,不与世同流合污,视金钱如粪土,放弃去日本画取悦个人的画展。炭对绘画执着与痴迷,历经苦难却热爱生活,率直,对朋友毫不吝惜画,画风张扬充满激情。(不明题意,句式不对,0分)

其实,这两个学生,不能说他们文章、题目一点都没看懂。他们的答案表述,离参考答案也就只有一步之遥。除了他们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的原意,不能具体准确地作概括,致使回答过于笼统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他们没有精心组织语言,不能选用恰当的句式来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具体周密地表达出来。

三、雅

“雅”,原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这是较高的要求。对考生考试时的语言表述提这样的要求,似乎高了些,但做到文从字顺,书写整洁确是最起码的了。考试中,好多学生的语言表述生硬,疙里疙瘩,重复啰嗦无条理,无视文本信马由缰,漠视题干要求不着边际,甚至一句话就有几个语病,使阅卷老师批阅时,如同在夜间大雨中走山路,磕磕绊绊,疲惫不堪。结果,只能是害了自己,还苦了别人。这怎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当然,要做到语言表述的“信”“达”“雅”,考生除了要做到心中有作者、读者外,更要在平时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淡泊明志现代文北平
遥想右北平(散文)
淡泊明志
北平的零食小贩
一朵云的梦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君子:中国的贵族精神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