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的路径探索

2018-02-03官炳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标古诗课外阅读

官炳才

笔者曾参加2016年重庆市高考阅卷,评阅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第8、9题。这两个题分值总分11分,考生平均得分4分不到,难度系数约0.36。显然,这样的结果,师生都是不满意的。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对于这首古代诗歌,考生几乎是没有读懂的:中学的古诗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古代诗歌教学的路在何方?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全市20万考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令人疲于卒读。究其因——古诗文本没有读懂,审题不准,思维混乱,逻辑不通。一首并非艰深晦涩到无法理解的唐诗,直面20万份“惨”不忍睹的答卷,昭告我们的古诗教学亟待作出深刻反思,古诗教学及复习策略亟待调整。

一、阅读数量的积累,且变,方才生质变

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其中,“四面”中就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语文还加大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但从考生答卷看,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增加高中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数量开始。课标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量”的要求,试问有多少学生达标?又有多少教师去关注?对于古诗教学来说,现实却是,“必修”“选修”里的内容都只是“蜻蜓点水”,更别说学生的课外阅读了。“量”的积累不够,对古诗这种体裁的特殊规范、基本特征不透熟,学生在考场上一见到“古诗”自然会生成一种陌生化的感觉,要是古诗阅读文本稍有难度,考生便更是云里雾里了。

二、阅读思维的重构思维,永远的拐杖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与其说是考“文学修养”“文化底蕴”,不如说是考“思维意识”“思维品质”。准确地说,是以“文学”为外衣,考查学生调动必备的语文知识、原理,沿着科学的思维路径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考生的阅读障碍发现,古诗阅读思维重构的着力点在于:第一,整体阅读,前后贯通。“但玄宗都不满意”的意思从第5行诗“诏谓”可以读出,从“玄宗下令让曹霸画马”可知,“惨淡经营”不可能指“但曹霸卖画生意不好”(部分考生误答此点)。第二,关注标题,留心注释。从诗题中“丹青”一词,则可知道“惨淡”不可能指“战争惨烈”(部分考生误答此点),从注释“唐代著名画家”,则可知道“惨淡”不可能指“生意不景气”(部分考生误答此点)。第三,发散“诗语”,牵丝“跳跃”。比如诗中“拂绢素”借代“作画”,不读出此意,下文的理解就有可能走偏。“跳跃性”是古诗特点之一,此诗前四句写玄宗的玉花骢,后四句写曹霸为玉花骢作画,太多考生没有弄明白从“现实中的马”到“画中的马”的跳跃,导致混淆关系而丢分。第四,情理要“顺”,逻辑必“通”。不管是哪一个类别的古诗,其中都有一条主线,考生在读诗的时候,必须把这根线理顺,如果不顺,答案则多半不合逻辑,导致丢分。

三、古诗阅读的依据:课标,教学的路标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什么太多考生读不懂?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古诗教学课堂,太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违背课标要求的。重读课标,拨乱反正,才是古诗教学的出路。

1.彻底改变“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课标要求学生主动作为,或者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作为,但事实上却是“越俎代庖”的教学现状:教师担心教学时间不够,一味地赶进度,根本不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于是,只得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将“教参”“教辅”的东西和盘托出。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地還“主动”于学生,才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路。

2.教师适时“搭建支架”的教学指向

课标要求“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搭建学生阅读古诗的支架。

教师为学生阅读古诗“搭建支架”,有这样几层意思:(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有关工具书”和其他阅读需要的辅助资料;(3)适时提供方法支撑。总之,学生在古诗阅读中,教师只是一个助推者,而不是灌输者。

3.搭建古诗“阅读体验”的教学平台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课标列举的“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都是学生古诗“阅读体验”的很好的展示平台。

学生的阅读体验,需要得到张扬与认同。为学生提供“阅读体验”的展示平台,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阈,又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催生“可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标古诗课外阅读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劳劳亭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