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2018-02-03李健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历史教学新课程

李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历史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历史教学

一、更新观念,用新的史观统领教学

纵观今年高考的历史命题,广泛地引入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新史观”。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41题关于欧洲崛起的评述就运用了全球史观,2010年广东卷38题宋代市民群体发展问题就考察了社会史观,还有2010年江苏卷22题用社会史观分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就是课程改革“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的要求。这样的高考导向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树立多种史学观念并在教学中运用它。正如苏牧航教授所言:“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念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材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一些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才能更新观念?那就是阅读,读专著、读杂志。因为历史具有时代性,它的课程内容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关于农民起义地位的变化、关于清政府的评价。例如我在讲授清末“新政”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它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派遣留学生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文明史观看,它的一些措施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才能摆脱历史教学的窠臼。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本来就是充满革命斗争的激情,动人的画面的”。而我们的历史教材由于种种限制,往往把生动的历史变成了苍白、枯燥、无味的历史结论,历史课堂的乏味也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情境教学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作为认知的载体,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形成及带来的影响,以达成帮助学生感受并思考历史的教学目标。

我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段历史,在教学中用一组材料构建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材料一:电喇叭,电喇叭,你成天瞎哇哇。鸡被抓,猪被杀。仓里没有米,铁锅也被砸,半碗稀粥照影儿,你还哇哇个啥?——民间段子

材料二:农业部发表1958年夏收粮食作物丰产公报,宣称今年夏收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多69%,平均亩产量比上年增长70%,全国小麦超过美国40多亿斤。

材料三: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158万。

——《中古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从材料中学生直接地感受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段历史。通过情景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更贴近学生,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材料深化教学,避免过分专业化,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的诗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记忆。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的方式。一是问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就是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问题动起来。正如陈柳燕教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中所说:“优良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创新。”问题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要結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有效问题,必须把握好五个度:一是难度,二是跨度,三是梯度,四是密度,五是深度。

二是学生合作探究。社会生活的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为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在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次用了网络、问卷调查、访谈长辈等形式分组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小组展示“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学生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特别是很有创意地展示了自己长辈和本人的照片,通过鲜明地的对比反映了服饰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变迁。

四、整合教材,重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新课程的历史教科书是“模块+专题”的形式来编写的,这与旧课程的通史体系很不一样。这种编写历史事件内在逻辑关系,一是容易造成时序和因果关系上的混乱,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就分两个专题来编写,某些学生就会在一些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上发生错误,有的学生就会认为专题二编写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专题三编写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前面,造成了笑话。二是破坏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如关于欧共体和欧盟,必修一侧重于政治角度,必修二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角度叙述。要在教学中避开这些问题,就要对教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历史教学,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记忆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取而代之的诗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胡付莲.刍议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探索式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0(05)

[2]李光明.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3)

[3]张耀先.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程下的变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历史教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