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策略

2018-02-03胡润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教学

胡润

摘要:《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品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本文旨在就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策略做一必要论述。

关键词:教学;德育;结合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品味。小学语文教师便在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德育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新乐府运动主倡导者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十九大表明中国现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故而小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也应紧跟新时代潮流。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四点试论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策略。

一、教材时政结合,渗透爱国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推崇“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是人间正道,是数千年来葆有良知的国人国士在面对国族国土时的道义担当、文化担承。诚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着诸多的“正道”内容值得我们去深挖。它描绘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挥写有烈士们的热血事迹,记述有同仁们的努力奋斗……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当前时代发展。

故而,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者把教材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紧跟新时代潮流。如《丝绸之路》一文向我们展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抒发了我们民族自豪感。而新时代下中国正在主导着新“一带一路”建设,在课堂中适当融入这样的时政新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的全面认识。从而避免学生闹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只知古有丝绸之路,而不知今有“一带一路”的笑话。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用心讲好课本里的知识,更要适当传递课本外的信息。精准寻求教材与时政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两者融为一体全方位渗透爱国教育。

二、小组合作模式,交流思想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高效课堂建设的潮流下,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主流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因此如果一节课堂全部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之中,以达到事倍功半。

如在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雨来你会怎么做?”学生在小组自由交流思想中,会产生出“1+1>2”的效果。再如《金色的鱼钩》教学过程中,可由老师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人物角色扮演的任务,最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班级“小话剧”演出。小组合作讨论揣摩角色的个人心理、语气情感、动作形态等,使学生更能把握和领会英雄人物的思想,以达到文以明道,学生自我德育的效果。

但是随着网络媒体发展,在小组自由合作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必然会存在一些“玩笑式”的错误观点言论。这种观点言论往往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想法,因此在小组合作策略中,教师一定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应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们“玩笑式”的错误言论,不能一味地批评否定。教师应该一方面展示出自己的幽默风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也要肯定该学生创新思维和幽默的风趣。这样才能为今后开展小组合作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否则学生教科书式的合作也就丧失了小组合作所特有的魅力。

三、互联网+ 德育,家校携手共进

教育部早在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多采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以达到德育效果。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中可在PPT设计中加入多张该景点多张照片或是播放一段该景点的小视频,从而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更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再如可利用班级家长微信群,给家长推送相关德育色彩鲜明的文章。从而使家长先行一步,于是他们作为一个“中介”对子女进行德育工作。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子女、教化子女,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

同时,互联网既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工具,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对象。互联网时代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使用网络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三年级语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小学生应该在家长的帮助下朝着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方向使用。

四、以笔作文抒怀,交流评价情感

在学生作文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直接了解学生思想情感,教师正确的客观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指导学生写作《我的祖国》、《我最敬佩的人》、《我的理想》等可激發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榜样力量”从而指引自己走向成功,实现个人理想,促进国家进步。

在该策略中教师需要遵循“巧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的原则,对每位学生的文章进行正面回应和指引,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才会使语文教学、德育和学生兴趣相统一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把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这是一项值得探究的课题,也是教师需要在长期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学生灵魂的塑造,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的努力。每一位教师工作者都应该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下足功夫,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同华.文以载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4月18日.

[2]谭旭.语文小组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4年1期.

[3]教育部发布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EB/OL].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