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浅析

2018-02-03吴红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控制因素分析

吴红波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备受瞩目的焦点问题。基于此,食品检验部门应该时刻保证食品检验的准确性,以此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研究其控制因素,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率,食品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按照食品标准进行检验,合理使用仪器设备,选择最佳的检验环境,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检验准确性。本文以此为内容进行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 控制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183-02

影响食品检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检验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检验人员素质以及检验环境等等。检验人员必须要充分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并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的检验技术和经验,如此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食品检验部门以及检验人员,应该明确自身职责,能够从以上几个因素入手,严格控制检验质量,强化检验管理力度,如此才能够为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1 检验过程的控制

检验过程中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分析如下。

1.1 把控好抽样步骤以及措施

在进行各项不同种类的食品检验过程中,抽样是检验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所有的检验活动而言,抽样是最先开始进行的一个环节。抽样时要保证样品的均一性,同时取样条件、储存条件、抽样数量和保质期等因素也非常重要,不能满足检验条件的要重新抽样。若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检验结果即使有很高的准确性,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食品市场现状与风险点。所以,做好抽样的相关活动是提高检验准确性的先决条件,为后续检验活动做好铺垫。

1.2 严格控制检验的过程

加强食品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食品检验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几率,克服检验结果失真的问题。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某些样品的检验指标,是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就应该优先对这些样品进行检验,如酸价,过氧化值等。对一些指标本身不稳定的项目,应在短时间内尽快进行检验,肉制品制备后如果反复冻融,亚硝酸盐指标就会发生变化,应及时取样安排实验。样品基质复杂或存在干扰的项目,要在检验过程中加强净化或采用不同的基体改进剂和抗干扰剂。因此,我们要加强检验过程的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充分发挥内部质量控制作用,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交流验证,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2 检验设备的控制

仪器设备在保管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元器件老化以及机械磨损等问题,并且其性能随着时间变化,也出现检验结果失真的情况。如果使用这些仪器设备检验产品,必然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在日常检验过程中,也要按规定定期核查。每隔一段时间,应该对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及维护。在维护过程中发现问题、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实验中使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其使用的合理性,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吸量管、容量瓶等需在实验室内开展自校准。

3 检验技术的控制

3.1 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包括实验室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及气压等。在实验室中,室内温度会影响仪器性能,从而影响检验结果。例如:使用液体比重天平测定植物油的密度时,需调节水和油的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进行测定,才能够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检测啤酒的酒精度和原汁麦浓度时,要在20℃的条件下进行定容和测定,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防止温度影响溶液的体积和便于查表计算。玻璃器皿的检定过程中,要求室温20±5℃,且室温与水温之差不得超过2℃,如果检验的环境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在容量法分析时,应尽量保持在20℃的条件下进行,如标定标准溶液时,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

3.2 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

食品检验前,食品检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准确地归类,充分了解产品的工艺特点,确定检验需要采取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检验标准具有不同的检验方法,甚至同一检验标准有多种检验方法,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需要检验技术人员依据食品的检验条件、待测指标含量及样品特性等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合理、适用的检验方法。在最新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都给出了每个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才是得到准确结果的前提,同时还要注意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要做好检验方法的变更和确认,掌握方法的关键控制点,理解方法的原理,掌握不同食品基质前处理的适用性。

4 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检验人员是食品检验的执行者,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食品检验的过程中,部分操作程序可以通过仪器来完成,但是这些仪器不是自动的,而是需要检验人员对仪器进行操作。因此,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准确性。为此,检验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对检验数据进行正确的记录及处理。按照实验室规定使用有检验仪器、填写实验记录、保存电脑仪器数据资料,能够做到量值溯源。随时关注仪器状态,能够识别目标物质和干扰物质,尽量克服基质效应。多做空白实验、加标回收实验、多方法比较和参与国家级能力验证,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可疑结果和异常问题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出具不合格检验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本底水平和带入原则等问题。实验室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持续性,通过采取不同的培训和交流方式,培养和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以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长远发展。

5 结语

食品检验对检验过程、检验设备以及检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活动的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此才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率,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红文,李晓录.浅议应怎样确保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J].科技资讯,2012(24):222.

[2] 陈天舒.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北京农业,2012(3):195.

[3] 孙岩琳.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主要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01.

[4] 乔聚新,王金华.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品牌与标准化,2011(2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控制因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改进研究
QA在药厂环境检测方面应知应会①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