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中智慧教室的构建

2018-02-03陈江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智慧教室信息化环境构建策略

陈江

摘 要: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结合信息化环境,改革传统媒体,构建智慧教室方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和网络化的要求,而且,智慧教室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多媒体的缺陷,推动各种教材步入多媒体化,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达到多样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本文将简析信息化环境中智慧教室的构建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智慧教室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144-02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2月指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方向,提倡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新社会形态和信息化环境,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务院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门应加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构建完善的智慧教室。本文将简单分析智慧教室的定义与优势,论述智慧教室的整体结构,并从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作用、科学收集与分析有价值的网络数据信息、构建信息化智慧教室管理平台等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构建智慧教室。

1 智慧教室的定义与优势

在信息化环境中,智慧教室是运用新兴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系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与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辅助学生提升学习技能,可以说智慧教室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研、学习生活的紧密结合,发挥智能化的功能,营造智慧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感魅力的虚拟情境中随时、随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书籍,交流学习方法与经验,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智慧教室的相关网络服务体系来优化教学情境,搜集教学信息,批阅作业和试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困惑,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减轻学习负担。而且,智慧教室在教育技术、教育理念、人文、服务、管理和校园生活等方面均融合了“互联网+”,可谓构建了集网络教学技术、远程教育理念、人文网络、绿色服务、远程教育管理和虚拟化学习生活于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另外,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的智慧教室有六大特征,分别是教材趋向于多媒体化、学习资源达到共享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具有多样化、学习活动具备高度合作化、信息交流网络化、教学管理方式实现了智能化。其中,教材趋向于多媒体化是指智慧教室融合了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运用智能化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资料,满足学生的知识调阅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辅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学习资源达到共享化特指智慧教室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界限与隔阂,建立知识共享空间,整合校内外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群体的无缝对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具有多样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智慧教室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挑选最佳学习方式,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活动具备高度合作化主要是指智慧教室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取得共同进步。信息交流网络化是指智慧教室能够为全体师生提供信息采集、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合成管理等服务,满足师生的信息交流需要。教學管理方式实现了智能化主要是指智慧教室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了“以人为本”因素,建立了文明的教学生态环境,能够激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活用知识,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实施智慧管理。

2 智慧教室的整体结构

从整体结构上分析,智慧教室的设计与构成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环境、操作人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先进方法的支持,而且各种构成因素必须和谐共存,具备一卡通服务,能够实现校园教务系统、知识库、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无缝对接,并借助云中心平台迅速解决智慧教室构建中的资金筹集困难、实践与共享难以推进等问题,细化智慧模块,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作用与功能,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智慧教室的初步设计阶段,教师应协同学校对智慧教室进行定位,立足于智慧教室的七大特征,用电脑模拟出智慧教室的设计图,完善智慧教室的基础设施,将云中心平台作为基础保障,逐步建立具备可视化的智能管理平台,创设信息化环境,逐步实现课程教材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活动高度合作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教学管理方式智能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标准的智慧教室构建体系应划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设施层;第二层为应用支撑层;第三层是智能管理层;第四层是智能服务层。其中,基础设施层有8个基础系统,分别是基础设施系统、多媒体系统、互动系统、视频系统、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服务器集群、智慧教室网络系统。应用支撑层的主要支撑依托是云中心平台,其他辅助系统和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演练系统、计算系统、存储系统。智能管理层由智慧环境、智慧资源、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四大子系统构成,这四大子系统也拥有不同的组合因素。其中智慧环境涉及到了互动教学、远程教学、滚动式授课、屏幕式互动、无线投影、色彩调节、安全监控、环境感知、考试巡查;智慧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直播、微课程点拨、学习资源库、互动课堂、数据存储、个人空间、MOOCS体系;智慧管理由管控设备、维修设备、知识管理、能源监控、课程安排、师生考勤、教学评估与信息发布等管理系统设备组成;智慧服务倾向于提供虚拟桌面、个性推送、教务通知、教学备课、笔记分享、随堂测试、智能查找、师生合作与互动等各种教学服务。智能服务层在面向人时,构成因素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与社会;面向信息技术设施时,构成因素是PC终端、移动手机、平板电脑和自助终端。

完成初级设计工作之后,必须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入手,用互动教学、远程教学、滚动式授课、屏幕式互动、无线投影、色彩调节、安全监控、环境感知、考试巡查实现硬件环境。对于软件环境,理应借助基础设施系统、多媒体系统、互动系统、视频系统、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演练系统、计算系统、存储系统来统一实现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endprint

3 如何构建智慧教室

3.1 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作用

全面构建智慧教室,首先要发挥情境感知的“互联网+”技术创新作用,用传感网、互联网和通信网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网络,让学生们感知良好、有趣的学习情境和数据,享受教育服务资源,用XSLT搜集各种智慧信息,建立和细分虚拟教育情境的智能空间,深入优化各个智能空间的情境感知方案和智能服务系统。

3.2 科学收集与分析有价值的网络数据信息

教师应科学而全面地分析有价值的网络数据信息,引导学生们灵活应用WSN感知和汇总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网络数据。其次,教师理应组织学生齐心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智慧教室,认知关键数据结构,灵活使用运行机制,实现人机交互,以此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另外,教师应充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共同构建虚拟性校园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体系,从整体上优化校园网络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最佳化智慧教室网络自主服务,推进智慧教室的信息化建设。而且,教师应注意促进教育服务、数据调阅、个体服务和网络资源的全面融合,使学生能够透彻体会在智慧教室学习的独特之处。

3.3 构建信息化智慧教室管理平台

从信息化环境来分析,智慧教室的管理平台应具备五大类型,分别是在线小纸条管理平台、指导空间管理平台、交流管理平台、作业管理平台和习题管理平台。在线小纸条管理平台可以辅助教师与学生互相传递较为短小的信息和字符,并在第一时间内提醒全体师生读取新的小纸条。指导空间管理平台富有论坛的优势,具备在线提问和在线指导的双重性,即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提问或者提交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解答与跟帖。交流管理平台富有交流性、互动性与合作性,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学习方法与经验,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通過使用电子白板来统计跟帖量和点击量,及时删除不良信息。作业管理平台可以满足学生自由提交作业的需要,辅助教师在线批阅作业,做好批注,提升作业的使用效果。习题管理平台可以在线输入习题,随时修改错别字,删除重复信息,通过附件的方式来快速上传习题,并通过设计链接来形成套题和专题,辅助学生用索引来调阅模块化习题,构建习题知识论坛,从而全面实现创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教室是运用新兴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系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与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辅助学生提升学习技能;可以说智慧教室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研、学习生活的紧密结合,发挥智能化的功能,营造智慧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感魅力的虚拟情境中随时、随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室提升教学质量。基于信息化环境,构建智慧教室,教师理应协同学生共同努力,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作用,科学收集与分析有价值的网络数据信息,构建信息化智慧教室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祎.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支撑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 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3] 罗丽.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基于西部四地两个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考察[D].西北大学,2008.

[4] 李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智慧校园规划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教室信息化环境构建策略
浅谈未来教室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