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状态与对策

2018-02-03符福明陈义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完善信息系统现状

符福明++陈义涛

摘 要:航标处固定资产数量大、类别复杂、分散面广、使用部门和管理人员多,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于做好固定资产台账信息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结合应用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总结航标处在使用、落实固定资产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新的需求,并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以便使系统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 信息系统 现状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131-02

1 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为了监督规范海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保障海事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海事上级部门紧密围绕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结合海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业务和需求,与北京华正公司共同开发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09年底正式在海事系统内推广使用。

航标处作为直属海事系统事业单位,于2009年底开始逐步实施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经过近几年实际使用,不断地对该系统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补充、更新和完善,明确了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和存放地点,有效地提升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使用、系统功能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新的需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2 海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過近几年的实际使用,在系统应用和系统开发方面,分别存在一些问题和新的需求。

2.1 系统应用方面

2.1.1 系统使用效率较低

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挂在海事系统办公内网,但各资产使用、管理部门对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资产购入、盘点、处置时都没有主动地登陆该系统进行录入、清查、申报及其他业务操作的习惯,整体联动性使用较差;资产数据填报、审核、统计仍以实物管理部门为主,造成系统资源严重浪费、闲置,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和发挥。

2.1.2 系统的应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航标处是海事核编转制后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核编转制完成以后,航标处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包括成立价值、实物、技术和使用等部门进行分级归口管理。各个部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如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侧重监督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资金核算等各个环节;实物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系统管理,侧重审核资产的新增、变更、处置和报表统计等各个环节;技术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配置管理,侧重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登记及技术维护等各个环节。但是,各管理部门对系统的应用管理不够重视,必要的制约、协调和监督还未完全做到位,造成在各部门的资产信息传递较慢、工作效率低、精细化程度不高。目前,技术管理部门、使用管理部门对归口或本部门的资产使用、分布及存量了解不够明细,需录入或调拨使用资产都不能及时在该系统中上传或反映,容易造成在年终清查和报表统计时出现各别资产与实物管理部门最初录入系统的卡片信息不相符等现象,需进行重新核对调整等。

2.1.3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够稳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海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以后,在单位内部虽然建立了分级归口、部门管理,但对分级归口、部门管理人员设置上没有严格标准和要求,大多为兼职人员,加上实行人员轮岗制,使得部分归口和部门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对系统操作不熟悉,资产调拨交接模糊,给固定资产卡片录入、调拨、处置办理带来诸多不便。

2.2 系统开发方面

2.2.1 系统资产类别缺乏合理性的对应关系

在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固定资产划分为土地及房屋构筑物、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6种一级类别,每一级类别又细分为一至四级不等,但一些一级类别及其分级类别兼容性差,与财务部门、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类别联系不够紧密。资产类别对应不清,操作人员、财务人员准确、对应地录入资产和统计等都比较困难,如房屋构筑物、办公设备等部分类别过于笼统,不够明细,导致录入工作量增加,也不利于对资产类别的梳理、导出和对外报表统计工作。

2.2.2 系统资产来源缺乏合理性的分类

航标处固定资产来源既有财政性资金,也有其他资金,是录入系统卡片数据基础内容之一,如果操作人员填写或选项有误,势必影响到财政、单位预算内、外资金使用、分类及报表汇总工作。在海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固定资产来源名称作为选项固定给操作人员选择,如日常经费、三项经费、修购基金、基本建设等,这些使海事行政单位能做到统一、规范,但对航标处事业单位规定得太过于笼统,与上报财政部决算报表中要求的资产来源名称不能做到一一对称关系,不利于实物、财务人员对资产来源的梳理、分类、导出和对外财政各类报表填报工作。

2.2.3 系统基础数据转换审核工作量大

航标处日常管理采用海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清查、部门决算报表的上报采用财政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两个系统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做到系统端口数据的有效衔接,在每年航标处上报清查数据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的相关报表一致性时,都要涉及到基础数据的录入或是导入、导出和转换,需要花费大量的审核时间。虽然该系统每年都能很好地完成上级清查、部门决算报表的任务和要求,但是相关数据的频繁转换也容易造成资产信息的不一致,增加了对账的难度和清查报表上报的质量。

3 对策和建议

3.1 规范系统应用方面

3.1.1 应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的推广普及工作endprint

海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信息化管理手段,其使用能够反映一个单位技术管理水平、创新氛围,也是干部职工良好的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航标处应更新管理理念,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积极将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到机关所有部门及基层航标管理站,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自觉有效利用机制,使其成为资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1.2 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航标处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价值、实物、技术、使用等资产管理体制,部门和管理人员,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承担不同的责任;继续抓好资产信息系统使用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编入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归口、使用部门的资产建账、调入、转移、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按照系统设置流程,梳理、完善单位内部各项管理程序和管理行为,确保资产日常工作符合操作规程,符合会计核算制度。

3.1.3 重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航标处应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把工作责任心强、熟悉资产管理业务、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人员配备到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保持归口、使用部门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并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加强系统操作、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逐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

3.2 完善系统功能方面

3.2.1 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类别

单纯地按用途、属性划分资产类别,虽然对实物管理容易,但给录入、对账及对外各项报表填报等比较困难。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在资产类别设置上应综合考虑国家行政事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类方法,兼顾财政部門的各类报表填报要求,尽快升级、完善海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关于与财务部门标准的分类,或者将该系统的分类方法逐步与财务软件、财政系统的标准对接起来,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3.2.2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重视系统数据对接

海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使用单位资产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但目前该系统的使用范围仅局限于海事系统内部,还没有实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特别是还没有与财政部的系统联网,为财政部门清查、年终报表填报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为此,建议上级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应重视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升级,积极推动系统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满足基层使用单位清查数据、报表数据转换、编报管理的需求。如在系统中增加数据接口程序,给单位报送的清查数据或报表数据与财政部资产信息系统接口连接,资产信息系统上报数与清查数据、报表数据就会实现数据自动比对,就能大大规范基层使用单位填报数据、减少填报错误,减轻财政部数据汇总、审核时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2.3 优化系统功能,提升处理效率

在优化系统录入功能方面,上级应充分考虑海事系统的特点,将海事行政单位、航保单位、航标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完整地反映到系统中,在录入“资产来源名称”时提供备选和编辑两种操作功能,既允许操作人员选择规范使用的资产来源分类名称,又能填写不显示使用到“资产来源名称”,规范资产分类管理的同时又能完成完整性的资金分类管理,达到了实物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全面性,便于财务、实物部门录入、对账、清查及对外各类报表的填报工作。

参考文献

[1] 钱敏,贺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珠江水运,2014(6):34-35.

[2] 施健英.新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J].新疆财会,2016(1):31-34.

[3] 张丽.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趋势[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4-5.

[4] 杨素兰.加强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完善信息系统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