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大气的压强》中的应用

2018-02-03齐星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齐星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互动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建构过程。本文阐释了在《大气的压强》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通过预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分析问题,点拨指导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反馈迁移,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通过教学有效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过渡,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伴随着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其基本框架如下图。“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有效活跃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气的压强》一节课是在八年级学生对大气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开展的,学生要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提高、综合和创新。力求在构建知识体系,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现问题,巧妙设疑

这节课以神奇的水瓶为突破口,展示真空玻璃钟罩内的不变扁的空矿泉水瓶,提出问题:你能否在不打开钟罩的前提下让空矿泉水瓶变扁?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再通过层层递进问题的深度,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起需要从大气压所能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中来体会大气压的存在,为下一步表征分析问题、寻找大气压存在的证据指明了方向。我们平时不能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所以我们得用一些方法让大气压的作用效果显现出来,从而找到大气压存在的证据,这是认识大气压的第一步,也是如何找到大气压存在证据的方法。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的设计就是建立在上述知识和思想基础之上。

二、提出问题,多点探究

学生的思维起于问题,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设计问题把教材中分散零碎、无系统的内容进行串联,使教学难点由大化小化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大气的压强》一课中,通过层层过渡,层层引入,教师设计了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在寻找大气压环节,教师主要设计了如下问题:

(1)如何让大气压的作用显现出来从而找到大气压存在的证据?

(2)覆杯实验:当你把杯子倒过来时,纸片会掉落下来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喝牛奶:牛奶喝完时,牛奶盒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杯中取袋:能否轻易将袋子从杯中取出?这说明了什么?

2、在利用大气压环节,教师主要设计了如下问题:

(1)如何利用大气压让鸡蛋进入瓶内?说说你的方法,并思考为什么?

(2)你能否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压的实验?设计时带着这三个问题:这物品平时是怎么工作的?他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利用大气压?若有利用大气压,它又是怎么在利用的呢?

(3)为什么敞口放置的杯子喝完饮料杯子不变扁,而刚才的牛奶盒变扁了呢?你能猜想下原因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在感受大气压的环节,教师主要设计了如下问题:

(1)有没有工具可以直接测量出大气压的大小?如果没有,我们可以进行怎么样的转化间接得到大气压的大小?

(2)当所需的力太大,我们无法较轻易将吸盘拉开,甚至拉力的大小超过了电子秤的量程,我们要如何改进实验呢?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在当时的科技背景下,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带给人们怎样的启迪和思考呢?

4、在挑战大气压中,教师主要设计了如下问题:

(1)如何将瓶内的气球吹大呢?如何改进瓶子?除了吹气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呢?

(2)如何改进拔火罐,使得火罐的力度可以调节?

这一系列问题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拓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此类问题可以使学生增进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优化认知结构,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起到巩固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分析问题,点拨引导

对于学生而言,对科学的复习应是一个活跃、具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大气的压强》一课中,教师出示情境并设疑:如何将鸡蛋压入瓶内?学生思考片刻,没有人示意回答。此时,教师又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空矿泉水瓶中灌上少量热水,震荡片刻后倒掉热水,迅速拧紧瓶塞。

师:说说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扁了。

师:为什么会变扁呢?你能否解释下这个现象?

生:瓶内气压变小了,外面大气压把瓶子压扁了。

师:他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让瓶内气压变小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可以让瓶内气压变小呢?(提示:气压的大小跟空气的密度有关。)

生:往瓶内倒了热水,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了,拧紧瓶盖后,瓶内空气密度变小,所以瓶内气压就变小了。

孔子有言“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讲解与点拨,再顺势提出“瓶子吞蛋“的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沿用刚才的设计思维,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同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鸡蛋重新从瓶子里吐出来”,从而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会逆向思维。

四、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在归纳总结中整理知识,总结规律。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中,学生在指导下,通过自主讨论,自主运用对所学的大气的压强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若干后续问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如结合马德保半球实验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更为恰当的测量出大气压的大小,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使整节课的内容更加饱满,留给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也更多。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的创设性思维;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索意识,营造良好的求知氛围。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如何发挥其最佳效果,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师其做法也有差异。综上所述,“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也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守进:《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及环节设计》,化学教学,2008(12)

[2]吉雍芳:《如何发挥教师在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9(48)

[3]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考試周刊,2007(12)

[4]廖伯琴:《物理教学探讨》.,第26卷第317期,2008(6)

[5]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中学物理教与学,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