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诗词联语超常搭配的思考

2018-02-03曲艳阳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楼梦

曲艳阳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文学手法均具有高超的价值,尤其是诗词联语的超常搭配。基于此,本文分别就格律、音韵、语法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联语超常搭配进行分析,包括平仄搭配、对仗搭配、冬东互押、青侵互押、成份缺失以及位移等内容,以期通过分析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进一步展示出来,为红学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少许参考。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联语;超常搭配;成份缺失

前言:

超常搭配是指有意打破常规搭配和固定搭配的词语限制,超出常规地组合词语、句子,使组合的词句显出特殊性,以满足文学创作的需要。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博大精深使超常搭配在文学作品中变得多见。就《红楼梦》而言,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字里行间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多处诗词联语超常搭配更是极大的提升了整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本文就上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红楼梦》诗词联语在格律方面的超常搭配

格律是指诗词创作过程中,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平仄搭配

平仄也即平音和仄音,平音包括阳平和阴平,仄音包括上声和去声,在我国古代一般性的平仄使用要求为:对句中平仄相对、同句内平仄相间。《红楼梦》中大部分诗词为常规搭配,但平仄的超常搭配也有体现,如初学者香菱所做的诗,该诗中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这四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属于超常搭配,为体现香菱人物特色,曹雪芹故意破坏了平仄搭配,使情节更为连贯。

(二)对仗搭配

对仗专指格律诗,要求上下句的词语性质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主要集中于颔联和颈联,在《红楼梦》中,对仗搭配十分常见。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一联中,“世事”对“人情”,属于名词对仗;“洞明”对“练达”属于动词对仗;“皆”对“即”,属于介词对仗;“学问”对“文章”属于名词对仗,上下联十分工整,体现了曹雪芹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三)曲谱搭配

《红楼梦》中曲谱较少,但其搭配也十分工整巧妙,如《金陵十二钗曲》。对《金陵十二钗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部曲子分为多个部分,没有采用简单的单一韵律,同时,一般的曲谱中,侵寻、廉纤,监咸三韵属合口,其余为开口,而《金陵十二钗曲》中,先天、寒山与廉纤、监咸通押,是“开合同押”的。这种超常搭配看似混乱,但实际上是曹雪芹的有意安排,目的在于将“十二钗”的不同命运区分开来,分别表达,取得了十分成功的文学效果。

二、《红楼梦》诗词联语在音韵方面的超常搭配

音韵是指诗词联语中的韵脚,一般来说,为求使诗词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会选取相同的韵母,《红楼梦》中,这种安排十分常见,包括灰佳互押、冬东互押、青侵互押等。

(一)灰佳互押

《红楼梦》中有一处情节,贾宝玉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册中有对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描述,其中两句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解读这两句诗,可以发现上句为灰韵,下具为佳韵,在《佩文诗韵》中,对“才”、“埋”做出过规定,以规范诗词创作,曹雪芹对灰佳二韵进行互押,则属于超常搭配,是一种临时性的变化,以达到自身文学创作的效果[1]。

(二)冬东互押

《佩文诗韵》中,对冬东二韵也有明确的规定,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出于创作需要同样进行了调整,进行超常搭配。比如贾元春的灯谜,由于灯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词”,曹雪芹进行了超常搭配处理,谜面如下: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句中,“穷”属于东韵,而“逢”则属于冬韵,这一超常搭配同样较好的满足了文学创作的需要,提升了表现力。

(三)青侵互押

青侵二韵的互押体现在《红楼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十一》,描写秦可卿的诗句中,有: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句中“淫”属于侵韵,而“宁”属于青韵,这一超常搭配的运用更好体香菱人物特色,也是曹雪芹的有意所为。

三、《红楼梦》诗词联语在语法方面的超常搭配

(一)成份的缺失

在诗词创作中,由于不同描写对象各具特征,很难完全展示所有信息,需要进行核心提炼,也即所谓“炼字”、“推敲”,部分信息可能在诗句中被隐藏、删去[2]。如薛宝琴的《赤壁怀古》,其中有“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一句,句中“赤壁”乃是地名,“赤壁沉埋”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仔细对诗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的部分是“赤壁之战中的死者、焚毁的船只”等,死者和船只被深埋,才会产生“水不流”的情况。成分缺少的做法在《红楼梦》的诗词中相对较少,但均能够提升诗词的实际效果。

(二)成份的位移

成分位移在诗词中通常为满足押韵的需要,如贾宝玉的咏梅诗中,有“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一句,其中的“冷”、“香”、“去”、“来”均属于典型的位移,一般来说,作为时间状语的“冷”应放在句首,而“香”作为结果补语应处于句尾,为求押韵、对仗工整,曹雪芹使用超常搭配进行了处理。而“来”和“去”的位置则属于互换,正常逻辑下的使用应是“入世冷挑红雪来,离尘香割紫云去”,但这样的搭配会导致韵脚被破坏,尾联最后一字是“苔”,而首联则是“莱”,“来”和“去”的互换可以实现韵脚相对,保证基本的格律要求。

总结:

通过对《红楼梦》诗词联语超常搭配的浅析,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曹雪芹的文学功底在《红楼梦》中得到集中展示,以格律方面来看,音韵、格律搭配工整、完善;就音韻方面来看,青侵互押、冬东互押、灰佳互押运用娴熟;以语法视角分析,成份的位移、成份的缺失也十分得当。了解《红楼梦》诗词联语的超常搭配,有助于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也有利于红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丹.文化语境视角下《红楼梦》诗词两英译本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

[2]合灿温,张士东.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红楼梦》诗词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2):6-9.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